“國內開了三家分店,和一家總店,基本上我們就需要套進去很大一筆資金,畢竟這個錢想要回來,需要一個很大的周期。”
“我算了一下,要回本最少得3~6個月時間,那3~6個月時間也就到今年過年了。”
“那麼也就是說,在過年之前,我們是很難從店裡抽出資金出來的,而海外的市場,我們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
“這筆錢可能最少要好幾個億,而且這幾個億還隻是前期的建設投資以及運營,想要等到盈利,可能投資的還要更多。”
“這樣一來,就是說從現在甚至到明年上半年,我們隻是在投資,沒有收入回報,不管是你也好還是我也罷,恐怕都沒有這麼多資金填進去。”
“而夏春瑩一旦加入進來,這就相當於多出了14的資金,如果一人投資一個億,那麼資金加一起就是4個億。”
“人投資兩個億,加在一起就是8個億,8個億跟6個億相比,區彆還是很大的。”
“另外做生意我們也彆總想著賺錢,有時候也要考慮到會不會虧本,所以這也是相互的。”
“我認為做生意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應該是賺多少錢,而是考慮能不能支持在賺錢之前,所承受的資金壓力。”
“另外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風險,總之這個對我們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與其擔心以後賺錢分配,還不如關心這事情的完成,其實任何生意隻要賺錢了,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區彆在於賺多或者賺少了,做生意不賺錢,哪怕所有的利潤給你一個人,恐怕你也分不了多少。”
“另外這時間就是金錢,與其糾結將利潤分給彆人一些,還不如迅速的拉攏一筆資金,然後將產業給做起來。”
鬱錦珠就這麼聽著,她覺得沈沐陽說的非常有道理。
因為事實情況就是這樣子。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人做生意,喜歡找銀行貸錢的原因,誰都知道找銀行貸錢是需要付利息的。
而且這個利息還非常的貴。
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借呢?
因為他們借了這個錢才可以去做工程做項目,然後通過項目賺了錢,再來還銀行的貸款,再然後繼續貸款做更大的項目。
就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如果你不找銀行貸款,你就想著自己的努力掙錢,不想產業做大。
毫不誇張的講,你一輩子也沒辦法將產業做大。
一旦賺錢了,彆人的動作比你快,所以你的機會就那麼長時間。
這一點就跟前幾年買房子一樣。
有些人買房子,他們問親戚朋友借一點付個首付,然後每個月還利息。
也有一部分人買房子,他們不願意找人借錢,所以就想著自己去攢錢去買房子。
結果當你賺了10萬塊的時候,可能你看中的房子價格上漲的都超過10萬塊了。
因為市場的經濟在增長,總想著靠自己賺錢之後再去如何如何,這個思路是不對的。
你要不就彆買房,要麼你就趁早。
其實這個跟沈沐陽現在說的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怎麼可能會抬高,說什麼房地產崩盤了,沒買房子反而賺了,這個也是事實。
在這裡拿房地產來做比較,他隻是一個恰當的比喻,僅此而已。
“沐陽,沒看出來呀,你年紀不大,這腦子卻這麼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