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可能!"
賀新麵容冰冷,冷言道:"早告誡過你,層次不同,手段各異!"
"年輕人,聽我一言,越往上攀,越需收斂野性,否則必遭慘敗。"
"譬如高進,屢次圖謀報複,我卻從未動殺機!"
霍曜點頭:"我懂了。"
"不,你未悟!"賀新寒聲道,"我不殺高進,實因深知他無法勝我,你亦然!"
"話雖如此,你卻讓我震驚,直至今日方知你用心良苦,竟是意欲取我而代之,成為澳門賭王!"
"野心不小!"
"竟懷此念,莫非你以為上次僥幸得勝,便能再次奏效?"
"年輕人,太過天真!"
霍曜麵無波瀾,隻道:"哦。"
哢嚓!
一句淡漠的"哦"後,霍曜果斷掛斷電話,徒留那邊的賀新滿是疑惑。
許久。
"霍!文!曜!!"
怒吼震耳欲聾,三字從賀新辦公室傳出,隨即他的手機被砸成碎片。
第四七九章:狂怒!第一更)
近幾日,除了賀新和陳金城怒不可遏,怒火滔天外,還有一位同樣深陷困境的人——雷絕坤!
九龍建業是他根基所在,卻遭遇重創!
霍曜給利兆天打電話後,利兆天迅速行動,在股市中大量購入九龍建業的股份。
他原本持有九龍建業4.4的股份,短短幾天內便收購了4800萬股,占總股本12。
如此一來,利兆天對九龍建業的持股比例升至16.4,成為僅次於雷絕坤的第二大股東。
這一行動是利兆天為霍曜出力,所用資金皆為個人財產,未動用四海集團資源。
九龍建業股價因之暴漲,從每股6港幣躍升至8.5港幣。
利兆天以平均每股7.5港幣的成本購入這4800萬股,總計花費3.6億港幣。
在整個港島,隻有像利兆天這樣的超級富豪能輕鬆拿出如此巨款。
雷絕坤根本無法相比,儘管他身家20億,但多數為上市公司股票,實際可支配現金極為有限。
正如霍景良當年掌控九龍巴士時一樣,雷絕坤輸就輸在“沒錢”
。
生意場上,手段與謀略固然重要,但充足的流動資金才是製勝關鍵。
再多的技巧,在雄厚資本麵前都顯得蒼白無力,這就是金錢帝國的降維打擊。
雷絕坤瀕臨崩潰,他萬萬沒想到,利兆天這種頂尖富豪竟會垂青小小的九龍建業!
九龍建業雖有不錯的發展,但其資產淨值僅20億,市值卻高達24億,遠超實際價值。
一旦傳出不利消息,股價便會大幅下跌,這絕非優質投資項目。
利兆天乃港島聞名的“股市神童”
,多次成功商業操作讓他聲名鵲起。
他的眼力非凡,怎會察覺不到問題?然而,他依舊選擇行動。
商業運作的核心前提是上市公司資產淨值高於市場預期。
他究竟意欲何為?莫非真想掌控九龍建業?
從利兆天的行為看,答案似乎如此。
成為第二大股東後,他並未停止腳步。
這分明是有意針對!
雷絕坤怒不可遏。
先是霍景良奪取九龍巴士控製權,接著利兆天又覬覦九龍建業,這些人究竟為何與自己作對?
更讓雷絕坤憤慨的是,霍曜也在背後推波助瀾。
利兆天出手後,司馬祥、羅敏生迅速跟進,利用富盈資本在股市中頻繁買賣九龍建業的股票。
他們手法靈活,時而買入,時而賣出,形成複雜的博弈態勢。
此次行動中,利兆天為主導,金牛證券協助。
若僅利兆天一方持續購入,股價突破十元並非難事,但收購成本過高,不具經濟性。
數日後,富盈資本已持有九龍建業3000萬股,占股7.5,總投入2.16億,每股成本7.2港幣。
富盈資本曾因收購能達科技一舉成名,而霍曜與富盈資本的關係早已被揭露。
雷絕坤自然清楚,富盈投資有限公司歸屬霍曜。
他怒火中燒,本能認為霍曜此刻落井下石,是因為金公主院線上映東正傳媒那部電影。
此舉顯然是為了迫使自己為《逃學威龍》安排黃金檔期。
當然,雷絕坤並非無所作為。
當利兆天與富盈資本聯手出擊之際,為扞衛自身根基,他持續增加對九龍建業的持股。
他最初持有九龍建業28的股份,隨後增持至6,總持股達34。
這一比例已是他能持有的最高限度,因港島證監會規定,若有人或機構持有上市公司超過35股份,將觸發全麵收購程序。
一周後,首輪激烈博弈暫告一段落。
最終結果如下:
雷絕坤持股34、利兆天持股16.4、富盈資本持股7.5。
霍曜一方進展順利,占米、姚可可及師爺蘇方麵亦然。
馮炳榮和徐茂才這兩個角色尤為特彆,他們不願退出。
占米負責馮炳榮,師爺蘇負責徐茂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人深信影視行業的潛力,即便溢價提升至30,仍斷然拒絕。
然而,占米與師爺蘇並非易與之輩。
他們並未施壓,也未提及天賜的背景,僅要求馮、徐二人靜觀其變。
變什麼?當然是觀察富盈資本如何應對雷絕坤。
二人還簡單調研了霍氏集團,差點被其規模震驚。
無需贅述天賜的背景,因為自始至終,占米和師爺蘇都未曾打算啟用它,這亦是霍曜的指示。
正常商業操作,遵循商業規則即可。
他們驚異於霍氏集團的龐大版圖:假貨、雜誌、報紙、地產、服裝製造、影視、安保、金融等,涉足領域之廣超乎想象。
更令人膽寒的是霍氏集團的雄厚資金流。
真正讓他們驚懼的,還是霍曜過往的輝煌戰績,簡而言之:果斷、狠辣。
隻要霍曜決心達成目標,便無不可為,縱使坐擁億萬財富,他也敢於孤注一擲。
如今欲奪金公主,向雷絕坤發難,便是最佳例證。
雷絕坤至今仍未明白霍曜的真實意圖,凡與霍氏集團有過接觸的人,無不守口如瓶。
馮炳榮和徐茂才雖選擇妥協,但也想放手一搏。
於是,在明確拒絕占米與師爺蘇後,二人主動聯係對方,提出各出售兩家影院給霍氏集團,即使按市價交易也無妨。
此外,他們承諾會提供額外支持,例如憑借個人能力協助管理金公主。
不僅如此,他們還表示願意幫助霍氏集團收購四家租賃影院,並且對一些特定影院,也能借助人脈促成收購。
第四八〇章:成功!
事情的發展完全超出了霍曜的預期。
占米彙報情況後,霍曜立即指示孟波進行調查,查閱資料後發現這兩人確實是影視行業的能手。
相較雷絕坤,他們身價僅數千萬,性格圓滑且善於審時度勢,不像雷絕坤那般專橫跋扈,而且從業經驗超過十年。
綜合考量後,霍曜認為這兩人容易駕馭,日後可交由他們負責院線事務。
霍曜迅速拍板,讓占米轉達同意的信息,邀請他們加入霍氏集團。
與此同時,他否決了他們提出的平價出售四家影院的提議,最終將價格上調20,作為他們的投資回報。
這種坦蕩磊落的處理方式不僅讓二人感到意外,更增進了對霍曜的信任與敬意。
後續收購過程中,二人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懈怠。
港島共十五家影院,但並非全部符合霍曜的標準。
經過多方麵考量,最終鎖定四家符合要求的影院,集中資源全力推進。
一周後,隨著商業活動暫告一段落,金公主院線收購一事也隨之塵埃落定。
最終結果:
金公主院線旗下的20家影院中,雷絕坤出租的4家影院未能參與交易。
其餘16家影院以30的溢價全部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