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賀新的矛盾已不可調和,雙方已無退路。
霍曜直接向雷英東表達了意圖,希望收購其在奧娛的股份,以實現進入澳門業的目標。
他的言辭直截了當,毫無掩飾。
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雷英東早已厭倦了這個行業,認為業隻是偏門生意。
此外,他在奧娛內部的影響力逐年減弱。
在奧娛的股權結構中,賀新持股比例高達32.2,遙遙領先;其次是雷英東的26.6;丁榮邦與丁善本父子位列第三,共占14.6。
賀新與丁榮邦關係密切,丁榮邦堅定支持賀新,兩人合計持股已達46.8。
加上其他擁護賀新的力量,賀新幾乎完全控製了奧娛。
雷英東早有退意,無奈始終未能找到合適的買家。
直到霍曜提出收購意向。
曆史上,雷英東確實曾計劃將股份出售給賀新,但因奧娛上市失敗及葡澳方麵的反對,這一計劃擱置。
賀新隨後便不再提及此事,仿佛從未有過。
雷英東對此深感不滿,視賀新為失信之人。
葡澳阻止雷英東退出,實則看重他對內地的良好關係,認為他能在兩地間發揮橋梁作用。
除上述事項外,還有兩大發展方向值得考慮。
第一個方向,如同三星、高通一般,從當下開始加碼,逐年投入巨額資金用於高新技術研發,半導體與芯片技術尤為關鍵。
短期內或許難見顯著成果,但待互聯網時代降臨,這一切都將化為利器!
第二個方向,則以港島為基礎,穩固根基,掌控關乎民生的各個領域。
何謂民生?無非“衣食住行”
四字。
更具體而言,即百貨、水電、通信、交通及金融等。
如霍景良旗下的九龍巴士,葉孝禮家族掌控的中華煤氣,以及丁榮邦家族的澳門自來水公司。
房地產雖為港奧富豪共同涉足的領域,但其對影響力的擴展作用有限。
相較之下,水電、通信和交通這類公用事業更具決定性意義,因其均為穩定收益、盈利無憂的行業。
無論經濟形勢如何,都無法繞開這些領域。
接下來,這兩條路徑便是霍曜的核心戰略重點,但均需大量資金支持。
然而,外彙市場的資金無法挪用。
霍曜亟需從彆處獲取海量資金,而埋藏於撒哈拉沙漠的240噸黃金便顯得至關重要,早已被視為囊中之物。
霍曜規劃未來之際,倪永孝亦在布局。
三個月前,雷英東在旺角舉辦慈善晚宴徹底擊碎了他的幻想,使他深刻意識到霍曜所言非虛——隻要倪家還涉入,轉型便無從談起。
那晚宴會中倪家的窘態,讓他認識愈加清晰。
自此,倪永孝有意與麾下的四大家族劃清界限,儘可能收回全部資產,並逐步退出白麵市場,全麵放權予四大家族。
國華、甘地、文拯、黑鬼自然歡欣鼓舞。
倪家實行分封製,每月14日需向倪家繳納供奉,如今倪坤尚在,倪永孝作為長子已逐漸成熟,四大家族並無反叛之意。
然而,倪家突然宣布退出,甚至將核心的白麵渠道全盤交付,無疑令他們措手不及。
這是天大的驚喜,世間竟有這樣的好事?
按照當前局勢發展,不到半年,倪家就會與四大家族完全脫離關係,隨後徹底隱退,如同丁榮邦家族一樣,用十年時間完成洗白。
倪家所剩時間不過十餘年,若再拖延,即便想要轉變方向也已無暇顧及。
此事也與霍曜有關,因為即便倪家退出江湖,仍有宿敵存在。
倪坤、倪永孝以往積累的人脈起了作用,霍曜並未推辭。
這本就不是難題。
倪永孝既然決定退隱,必然已周全考慮一切,消除所有潛在隱患後才行動。
並且。
即便倪家徹底退出,還有國華、黑鬼、文拯以及再次崛起的韓琛,形成四大家族格局,加上已成熟的第五家族。
這樣已屬雙重保障,無人敢輕易招惹倪家。
倪永孝不過是追求完美,再多一層保險而已。
……
這天下午,灣仔修頓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