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大了,鬼佬也怕影響,不敢抓的。”
“是啊,彆的地方還好說,城寨太麻煩了……”
“未必搞不定!”
楚千鈞再度開口,環顧眾人,侃侃而談道:
“大英既然已經答應會拆除城寨,這就是國策。”
“改不了了。”
“他們要是反悔,內地方麵絕對不會同意。”
“因為城寨太亂了,也太怪了。”
“三不管地帶,簡直是給港島的形象抹黑泥。”
“這麼大個雷,內地怎麼可能接受。”
“一定會督促港府在回歸前處理乾淨。”
“正好我認識幾個內地領導,可以請他們幫忙。”
“儘快向港府施壓,催促他們行動。”
“而城寨裡麵那麼亂,我們知,港府知,所有港島人都知。”
“他們一定搞不定。”
“這樣的話,我們公司就可以去談了。”
“城寨裡麵的亡命徒確實很多,但有些也是江湖兄弟。”
“比如潮州幫,就有幾支在城寨,我也挺熟。”
“我可以代表他們去同港府談,要求特赦。”
“之後反過來代表港府同他們談遷移。”
“這樣的話,就有機會拿到城寨的處置權。”
“到時候,就需要很大資金了。”
這……
順著楚千鈞的說法去想,似乎還真是一條暢通的路。
事實上這也是九龍城寨原本的軌跡。
港府確實於回歸之前,遷出了城寨居民,並且全麵拆遷。
裡麵的那些亡命徒,大哥呢?
也確實被特赦了。
他們改名換姓,有了新的身份。
證據非常清楚:
城寨所有大佬,拆遷之後,全都沒了影。
赤柱裡麵沒有,外麵沒有,哪兒哪兒都沒有。
你要說他們被乾掉了,那是不可能的。
沒有談妥的話,他們根本不會出來,一定會帶人鬨事。
但什麼都沒鬨,人也沒了,拆遷順利。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
港府給了他們新身份,以前的所有事,都不再追究。
既然知道這件事,楚千鈞當然有信心去談。
“如果真像盟主所說,或許真能搞定。”
“不過城寨五萬多人需要安置。”
“之後還要拆遷重建。”
“那得多少錢?”
“我們就算蓋個新樓盤,也未必能賺到那麼多錢啊。”
福義興福爺雖然沒做過地產,但其他生意卻是門清。
稍微一算,又覺得沒多大搞頭。
出人出力的,投資又大,最後賺那麼一點點,劃不來啊。
“生意這種事,可以慢慢的談嘛。”
楚千鈞倒是很有信心,話語道:
“安置城寨居民,同我們本來就沒關係。”
“這件事,必須是港府搞不定,我們站出來幫忙。”
“接手城寨的推倒重建工作,也不會是我們主動要求。”
“所以啊,很多事還需要大家幫忙。”
“阿生,你們洪興在城寨裡麵不就有堂口嘛。”
“藍大哥,你們聯合在城寨裡麵也有生意吧?”
“南叔,你們正興前不久有個老大。”
“聽說為社團做事,之後出了問題,也躲進了城寨。”
“還有各位,你們社團在裡麵沒人的嗎?”
“哦?”
聽到這裡,聰明人無不明白了楚千鈞的意思。
一句話,港府去拆遷,大夥兒暗中組織鬨事。
拆鳥毛啊,不許。
等到他們頭大的時候,群英地產公司再上。
楚千鈞出麵做好人,當然就能談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