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對諾獎的探討(二合一)_我在大學當校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學當校長 > 第五百七十章 對諾獎的探討(二合一)

第五百七十章 對諾獎的探討(二合一)(1 / 2)

很多人說諾貝爾獎是西方人操控,不帶中國玩的。

但實際上諾貝爾六個獎裡麵,和平獎是被玩壞的,文學獎也差不多,經濟獎暫不討論。

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或醫學獎這三個還是很公正的。

你要真破解千年世界難題,或者百年世界難題,還能得到驗證,你看能不能得獎?

要是這都不能得獎,那諾貝爾獎評審會都會遭到全世界科學界的質疑,這也會降低諾貝爾獎的含金量。

“其實也不是沒有中國人,隻是中國國籍的……”陳灝猶豫了下。

任弘啞然失笑,麵色複雜地道:“校長是說高錕高先生吧?”

陳灝點點頭。

高錕這個人名點出來,在座的都是搞學術研究的,自然沒有人不知道這位“光纖之父”。

高錕,英籍華裔,漢東省金山縣人(今魔都市),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被譽為“光纖之父”、“光纖通信之父”和“寬帶教父”。

2009年,因在光學通信領域光在纖維中傳輸方麵的突破性成就,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對方是英籍的,他的成就受益的是全人類,但他一生為之效力的卻是港島和英國。

秉著死者為大的理念,眾人跳過這個話題。

許晨陽提道:“其實不止高錕,華人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不少,比如丁肇中(美籍)、李遠哲(獲獎時美籍)、崔琦(美籍)、朱棣文(美籍)、楊振寧(獲獎時美籍)、高行健(法籍)幾位。”

“晨陽這句話天真了。”陳灝看了許晨陽一眼,輕哼了一聲。

“華裔和華僑不一樣的,美籍、在美國的實驗室、用著美國的資源和平台,這種得到的諾貝爾獎,哪怕後麵放棄美籍回到中國也跟我們沒一點關係。”

華人在另一種角度也是所有中國人的統稱。

而華裔則是有著中國血統的外國人,

華僑是有中國國籍的在國外定居的中國人。

要是分不清華人華僑華裔的區彆,隻需要記住有中國國籍在國外的就是華僑。

許晨陽訕笑一聲,在座的幾人都有留洋經曆,隻有鄭強是去日本留學了三年,不包括布尼爾教授的其他幾人都是在美國留學過。

看著氣氛有些消沉,任弘教授沉思了下,開口道:“為什麼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領域沒有中國人呢?

我覺得科學領域的成果就是摘桃子,越前麵的人越好摘,因為桃子就在樹的最下層,等下麵的桃子摘完了,中間的桃子就要爬樹或者爬梯子了,到最頂上的桃子怕是爬樹爬梯子都很難摘到了。”

“前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大都是給了物理粒子發現者,這是一波摘桃子的,等到國內要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時候,楊老為什麼反對?

某方麵的原因是:桃子已經摘完了,現在再去建設大型對撞機去發現新粒子,難度太大了。除非有新的方向出來,那又會有一波成果。”

“如今的科研,梯子的成本太高了,前幾年物理獎的那一撥人,都是依托了歐洲的那一套新設備,國內壓根沒設備,自然不可能有發現,建設這一套起碼200億!”

“1996年,寶島的GDP總量是中國大陸的三分之一,日本是我們的6倍多,美國是我們的二十多倍,可想而知我們當時中國的科研經費才有多少?人均科研經費更是少得可憐,很多研究機構也就能發點工資讓人彆餓死了。談何搞科學研究?”

說到後麵,任弘的語氣有些振奮。

“上個世紀末,因為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開始騰飛,直到本世紀國內科學界才開始有點錢,2010年之後更是大規模投入,也能看出國家對科研的重視在逐年上升。”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近些年中國科學界也有不少的研究走在世界前沿,樂觀的看,或許在20年之後,有很大概率我們國家會湧起一波諾貝爾獲獎熱潮!”

為什麼說是20年後而不是現在呢?

因為諾貝爾獎的評審有非常長的滯後性,不是說你有一個大的突破立馬今年就能獲獎,而是要得到驗證,證明這個的確可行。

有人曾經統計一份數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從出成果到得獎平均時長是18年。

所以可以看出,這個時間差還是不短的。

對於任弘教授的觀點,很快有人跳出來反對了。

“我不太讚同,有些過於樂觀了。”方浩森教授把杯中的啤酒一飲而儘,然後沉聲說道:

“在2000年之前,日本曆史上一共隻獲得過9個諾貝爾獎,但在2000年到2019年的19年裡,日本一共獲得19次諾貝爾獎,堪比一年一個!”

“為什麼日本能夠連年斬獲諾獎呢?”方浩森凝視著眾人,似乎想要得到一個答案。

為什麼中國近些年一個隻誕生兩個諾獎,而隔壁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國家卻有19個呢?

說起來有些嘲諷,但其中還真沒黑幕,獲獎的都是物理學獎、化學獎,這類的自然科學獎沒有運作的空間。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鄭強身上,“鄭校長,您是去日本京都大學留過學的,這個問題您應該體會的更深刻。”

躺著也中槍的鄭強忍不住苦笑一聲,回憶起當初的留學經曆,還有近些年也去日本訪問過。

“我想了想,簡單概括日本能夠成為諾獎常客,主要有兩大原因。”

“1、日本政府對教育和基礎研究長期穩定的支持。搞科研的自然都是奔著成果去的,而這個出成果的時間需要多久呢?也許順利的話隻需要三五年,但是不順利的話,可能要五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也完全可能。”

說到這裡,鄭強臉上有些黯淡,“咱們國家的科研體係你們也知道,要是沒出成果彆說五年,三年可能就被取消基金投入了,取消團隊重新開始另一個課題,日本這方麵的投入和建設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2、日本有體製優勢。日本屬於西方世界的一員,很多科研都是與英美一同參與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人財物交流,設備互相使用,這點就對咱們國家不太友好了。”說到最後,鄭強歎了口氣。

至於為什麼不友好,不用說幾人也明白。

設備禁運,信息封鎖,實驗室也不對中國開放,至於什麼國際合作的大項目更彆想參加了。

不誇張的說,基本上任何高精尖的東西都要自己從零開始建設。

最後,鄭強一臉古怪地說道:“這些年日本人的獲獎熱潮主要得益於過去的人留下的財富,隨著日本老年化的加重,這個趨勢或許會慢慢降下來。

而且我看了一些數據統計,日本的論文數量是全球唯一正在減少的國家。”

正常來說,一個國家的論文數量可以體現出該國的科學發展趨勢。

在過去的學術界,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牌麵。

但這些年日本老年化加重,在高校已經能夠明顯看出來了。

10個研究生,至少有5個中國留學生,甚至有些嚴重的領域,10個研究生,可能有8個,甚至9個都是中國留學生。

尤其是到了博士階段,中國留學生的比例遠超本國。

有些教授也是中國人,誇張的時候手下研究生全是中國留學生,教授也懶得用日語,上課直接全程中文了……

“日本的現狀非常值得警醒,中國在許多地方走的是日韓的老路,比如老年化這點在我們國家以及很嚴重了。”方浩森先是提了一嘴這個,然後嚴肅地接著道:

“為什麼我說任教授的觀點過於樂觀?因為日本能夠成功就像鄭校長所說,主要還是日本政府對教育和基礎研究長期穩定的支持,這點上我們國家非常需要學習!”

話鋒一轉,方浩森有些悲觀地說道:“可是咱們國家是什麼情況呢?生化環材都是天坑專業,多少人本科畢業就跳槽?那些讀研生化環材的大多是想通過冷門專業上名校,而真正做科研在中國是件很困難的事,家裡條件不好隻能儘快工作,現在拿不到諾獎,未來就拿諾獎?拿肯定會有,但是會有一個熱潮我覺得不太可能!”

方浩森教授這句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有時候,想專心做一件事情並不容易。

問題不是你堅持不下去,而是有各種外界因素阻擋你。

陳灝聽著這些話,總結就是鄭強太樂觀了,而方浩森教授太悲觀了。


最新小说: 潛蛟破穹 女配修仙,但是無限讀檔 都是異能學院精英,裝個逼怎麼了 萬人嫌心死後,裴少撿回家當祖宗 情劫 LOL之破防李哥,我輩義不容辭 阿成和三舅 我那零緋聞女鵝在綜藝裡談戀愛了 巽風和吹王者歸 南洋機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