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7日下午。
光華大學,先進材料研究所,一間會客室裡。
“你覺得下一代電池地方向是什麼?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還是鋰空氣電池?”
“當然是鋰空氣電池。”
“怎麼說?為什麼不能是全固態鋰電池?”
“因為鋰空氣電池的優勢在於巨大的理論儲能能力,這也是迄今為止能量密度最大的儲能器件,和汽油相當。我覺得這是全固態鋰電池不能媲美的,所以我覺得鋰空氣電池的商用價值更高。”
該博士回答完,內心裡卻是忍不住腹議了一句:MD,鋰空氣電池技術實驗室招收實驗人員,那肯定是回答鋰空氣電池啊!
陳灝淡淡一笑,問出的下一個問題讓該同學臉色一變。
“電解液非水性鋰空氣電池的電解液主要作為傳導離子、傳輸氧氣的載體,那它的性能需要滿足幾個基本條件?”
“這……這……”該博士撓撓頭,嘴遲疑了好長一陣子也沒能答上來。
陳灝擺擺手,一旁的鄧慧已經開始招呼下一個麵試者進來了。
這次進來的是一個來自中科院物理所的丁姓博士。
“你覺得下一代電池地方向是什麼?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還是鋰空氣電池?”
“這個……”對方猶豫了下,最後緊咬牙齒,“我、我覺得全固態鋰電池的願景更大一點。”
陳灝聽到這倒是精神一振,問道:“為什麼不說是鋰空氣電池呢?”
明明是鋰空氣電池實驗室招人,但是陳灝卻要多此一舉問問題,沒錯,他就是要釣魚執法,結果真的查到不少人嘴上拍馬屁的人。
“鋰空氣電池的確擁有超高理論能量密度,但也有很多問題仍然無法解決,比如大電流和副反應,一時半會很難商業化和量產。”丁博士回答道。
“哦?那為什麼國內還有不少高校都開設了鋰空氣電池的課題組?”陳灝饒有興致地看著對方,有點期待對方後麵會怎麼回答。
丁博士板著臉,非常實誠地答道:“為什麼?因為就目前的情況看,鋰空氣電池仍然是易發文章、易騙科研經費的一個很好的純理論研究課題。國內很多高校的鋰空氣電池實驗室,裡麵的研究人員大多是以前做鋰電的,因為鋰空裝配起來和鋰電差不多。”
這句話要是在小木蟲上,估計要被不少人懟。
至於原因,誰讓他戳破了人家的泡沫。
陳灝停了不但沒有生氣,反倒更加欣賞對方。
“那你今天出現在這裡,是因為還看重鋰空氣電池還是衝光華的高薪待遇?”
……
ps:查資料看得頭疼,還沒寫完,稍等一會,1點前補充完。
……
北大元培通識課程體係
1、從開辦以來並沒建立起來。這也是開辦之初並未設想、而至今沒有實現、從而影響這一實驗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類似於美國一流文理學院的通識教育體係,但開辦了十幾年,這個目的並未達到。你在網上可以搜到關於北京大學元培通識教育的許多評論文章,褒貶不一。但一句話,這個實驗並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學院是通識教育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養模式並非自己開設通識教育課程,而是采用的拚盤式通識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好有待討論,但是目前國內的教育環境,很難開設獨立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也許就是樓上所說的“實驗失敗”吧。
所謂的拚盤式通識教育,是說元培學院的學生可以選修北大校內所有的專業課程,因此元培自己不開設通識教育課,但學生們通過自由組合不同院係的專業課,達到通識教育的結果。在大二時會分專業,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北大內任意專業作為主修方向(當然還保留轉方向和修習其他專業課程的權利),也可以選擇元培的特色專業:例如PPE(政治、經濟與哲學),外國語與外國曆史,古生物學、整合科學等,顧名思義,這些專業就是將各個院係的相關課程拚盤起來,作為你的必修課。
本世紀啟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麵旗幟,元培學院探索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有13個年頭,是國內最早一批試水通識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這場人才試驗中遭遇的意外、挫敗、尷尬甚至爭議,都充分折射通識之難和通識之痛。
北大元培是國內通識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較為成熟的模式,現在通識教育在各個高校鋪開,但目前的結果都不是特彆好——不過至少邁出了一步。
3、根據元培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新生入學後,理論上可以選全校開設的任何一門課程,想聽什麼就聽什麼,課程學習計劃全由自己製定;從大二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方向,理論上也不受限製。
“精神上的自由,學術上的自由,學習上的自由。”幾乎所有學生在進入元培後,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緊接著,多數人就會開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學的學生就曾在網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製度”。比如,理應負責輔導學生選課、選專業的“導師製”發揮作用有限,事實上,元培04級的大一新生連一本院係課程計劃都拿不到,必須跑去各院係教務部“蹭著看”。
比起這些瑣事,選課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礙—全校的課你都能聽,但到底聽什麼。
在北大,本科課程計劃主要分為兩塊:專業課和通選課。一般而言,專業課難度勝過通選課一籌。按照設想,任何一個元培學生讀大二、選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後,之前選修的其他院係的課程都可替代通選課課程,修滿學分即可畢業。
對學生來說,諸如此類的規定無異於“自由待遇”外的枷鎖:根據興趣選課,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選專業時就會喪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過來人”,親曆了向“不自由”妥協的過程。北大03級元培法學方向學生張琬婷告訴記者,在元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