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東京大學校內咖啡廳。
“華夏有句古話叫做:無事不登三寶殿,”水野哲孝平靜看著對方,直言道:“永川教授從築波特意跑來東京,想必是有不小的事情吧?”
永川翔太仿佛沒聽到似得,慢悠悠喝著咖啡,將杯子放下的一刻發出一聲感歎:“不愧是丸山咖啡,味道還是那麼讓人讚不絕口,可惜我們築波大學校內沒有。”
作為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的鋰空氣電池課題帶頭人,永川翔太也兼任築波大學的教職一職,這種情況在不少霓虹國研究所裡很常見。
“永川教授,如果沒有事情的話那我就先走了。”水野哲孝微微皺眉,懶得跟對方繞彎子,直接起身準備要走。
其實水野哲孝並不是真打算走,所以步伐走得很慢,隻是剛走兩三步,身後傳來永川翔太慢悠悠的聲音。
“水野教授,AIST(霓虹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變動你應該知道吧?”
水野哲孝轉身,淡淡問了一句:“所以呢?”
“伱難道不關心光華大學的研究進度嗎?”
十幾秒後,永川翔太看著又坐回位置的水野哲孝教授,內心裡頓時鬆了口氣。
鋰空氣電池技術是一項非常有前景、有價值的研究,甚至會改變全球能源行業,世界各國都有不少機構在專研著,霓虹國也不例外。
而本國研究進度最深的是AIST的鄒華重課題組,其次是東京大學的水野哲孝課題組,他們NIMS(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還跟FDK和NTT公司競爭老三的地位。
隻不過如今局麵不同了,鄒華重教授被光華大學挖走,還帶著幾位資深的研究人員,這導致AIST瞬間從第一的寶座跌落,連前三都進不去。
NIMS借此良機,一躍成為實力第二的科研機構。
第一自然是東京大學工學部水野哲孝教授帶領的課題組,這也是他這趟前來的關鍵。
“鋰空氣電池技術的突破會給世界帶來顛覆,尤其是汽車行業,”水野哲孝挺直著腰板,一臉嚴肅道:“同樣的,學術界公認這項技術在短時間內不會被攻克,即便鄒教授他去了光華大學也不會讓我感到畏懼,我水野哲孝並不認為會輸給他們。”
霓虹國不像華夏,教職真的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退休一個評一個,全體教授一齊投票。
競爭是白熱化的,而且不是學術能力不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學閥派係林立,在霓虹國高校更重要的是血統,圈子和傳承。
當然了,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可以無視這一切。
水野哲孝出身貧寒,是靠著自己出類拔萃的天賦硬生生走出一條道路的,讀博期間發表了6篇一區SCI論文,其中還有一篇《Nature》的子刊,畢業即被東大聘為AP(助理教授),隨後又成為東大全校最年輕的準教授、正教授。
一路走來,他所倚靠的是自己的學術能力,而非血統、圈子。
“水野教授你說得不錯,但有一個例外。”
“那就是光華大學。”永川翔太眼神複雜,幽幽歎了口氣。
“麵對光華大學不能以尋常意識去看待,這所大學最擅長的就是創造奇跡。”
光華大學攻克光子屏技術給NIMS的臉上狠狠抽了一個大逼鬥,這是一個恥辱。
霓虹人最擅長隱忍,隻要一有時機,就會像毒蛇一樣狠狠地咬上去。
“有一個不好的壞消息,近日光華大學的那位陳教授已經介入鋰空氣電池技術的研究,未來某一天突然傳出鋰空氣電池技術被攻克的消息我也毫不意外。”
說著,永川翔太站起身,伸出右手,沉聲道:
“水野教授,或許我們可以聯合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