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二哥,彆來無恙。”
張飛喃喃自語,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張繡走出營帳,命人嚴加看管張飛,待他身子稍有好轉,便要上鐐銬,以免他逃走。如果是普通的文人,張繡倒是不怕,但是張飛不同,此人武藝極高,一個不慎,被對方抓住機會逃走,那就麻煩了。
張繡回到自己的帳篷裡,靜靜地等待著。黃昏時分,馬超率先返回,稟告道:"啟稟稟道:"啟稟大王,我軍在路上遭遇劉備的一個步兵團,斬敵一千餘,俘虜六百餘,其餘皆逃。"隻恨不見劉備。”
張繡點了點頭,道:“你也累了,好好睡一覺。”
說完,馬超就走了。不多時,趙雲也趕了過來,與他一同返回的還有黃忠等人。黃忠雖由步卒領軍,但他的軍勢極猛,隻用了一日的功夫,便抵達西陵縣。
兩軍彙合,張繡召黃忠,趙雲,馬超,司馬懿,總結此戰戰果,他說:"劉備,諸葛亮,關羽,我們都逃了,張飛卻被我們擒住了。"有張飛在,後麵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眾人都很激動。劉備看似仁厚,實則重義氣,以張飛為質,迫使劉備屈服於他的淫威之下,反而更加有利。
張繡繼續說道:"黃祖和他的兒子率軍反抗,結果被劉備殺死。如今江夏無人駐守,臣欲任命黃忠為江夏刺史,主持江夏的軍事和軍事之事。我跟徐庶說一聲,讓他派人來接管江夏。此外,西陵縣還有黃忠率領的“飛熊軍”駐守,以防備江東的孫權。與此同時,他也接手了江夏的水師,對他們進行了培訓。這次雖然沒有和孫策正麵交鋒,但如果真的發生衝突,肯定少不了水戰,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行。
“遵命!”
黃忠連忙稱是。
劉備,諸葛亮,關羽,三人在西陵縣的邊境相遇,其餘的人也都到齊了。最初的時候,大概有兩萬人左右,但最終,卻隻有十一二人活著出來,而且大部分都沒有回去。
劉備對張飛的安全尤為擔心,自大部隊撤離後,張飛始終杳無音訊。
諸葛亮見劉備如此焦急,心中歎了一口氣。他明白張飛此舉,很有可能是要替劉備斷後,而自己則冒著極大的危險斷後。諸葛亮對張飛還是很佩服的,為了保護自己的主子,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這份情誼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關羽勸道:“兄弟,我們還是先回豫州吧,去了那邊,打聽一下三哥的下落。”
劉備含淚說道:"若不是因為要救我,三弟何至於留下來?"一定是以為我不想離開,所以才將我敲昏,然後讓那個謀士將我帶走。三哥,三哥。”
說到這裡,劉備再也抑製不住,放聲大哭,淚水從臉上流下,把他的衣衫都打濕了。
關羽、諸葛亮默然不語。
關羽告訴劉備:"老大,三哥留下來掩護我們,好使我們能安全地撤離。"若是再拖下去,等到張繡他們趕到,那三哥就前功儘棄了。我知道三哥一定會活下來的。我們還是回到汝南郡,看看能不能找到他。”
諸葛亮也在一旁勸說:“大人,為今之計,唯有如此。”
眾人紛紛向劉備進言。
劉備咬緊牙關,看著西陵縣,堅決地說道:"三哥,我一定會去找你的,你給我等著!"
“所有人撤離!”
劉備大袖一揮,直接下達了命令。
說完,眾人便朝豫州而去。
第二日清晨,張繡率領一支不足千人的步兵團從江夏出發。剩下的人則是留守江夏,協助黃忠穩定軍心。
張繡剛剛趕到襄陽,就聽到了劉表身死的噩耗。襄陽民間有兩個版本:其一,孫策在胡峪設下埋伏,一舉殲滅了劉表和他的3萬精兵;二是劉備眼睜睜地看著劉表被殺,劉表也因此而死。再加上張繡身在第一線,縱然察覺到孫策設下的伏兵,也是為時已晚。
這個消息,在襄陽已經傳開了。
蒯越聞言,心中暗笑。成功了!劉表死於廬江,那麼荊州也就是張繡的囊中之物了。
就在蒯良思考接下來該如何行動的時候,張繡給他寄來了一份書信。原來是禦前使報,說廬江一役,說得明白,劉表就是孫策所害。這封書信中,雖有提及張繡如何處置劉表與劉備之事,但最終還是斷定,孫策才是真凶。
蒯良讀罷,隻覺張繡計謀巧妙,特彆利用古永這一重要角色,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隨即他就將蒯越叫了過來,同時讓蔡瑁過來商議。
如今襄陽城內,以蒯、蔡兩家為主,龐、黃兩家固然也有份,不過龐德公、黃承彥早已入長安書院,真正的事情,仍由蒯、蔡兩家做主。
蒯越與蔡瑁抵齊,蒯良向二人道:"大人來信了,他正在趕往襄陽。"他要咱們在荊州安定下來。大家對此事有什麼看法?”
蔡瑁暗自竊喜,暗自慶幸自己提前與張繡結下了善緣,並且暗中向他投誠。若是劉表一命嗚呼,便來投靠,自己未必有這樣的機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蔡瑁忙道:"子柔,你還用得著嗎?當然是你和我,還有各位大臣,一同到太傅府去,由他來接手荊州。”
“不妥。”蒯越卻是連連搖頭。
蔡瑁又道:“易易,你可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