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雷的掌聲中,楊國濤緩緩靠在座位上。馬文濤欲言又止地看了他一眼,最終隻是重重歎了口氣。
省改製辦主任王建軍站起身來:"首先,我要代表省委省政府,對丹江港全體乾部職工多年來的辛勤付出表示敬意。"
他的講話專業而嚴謹:"港口改製不是簡單的招商引資,而是要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省裡的要求很明確——既要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要確保職工權益不受損害。"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楊國濤跟著一起鼓掌,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僵硬。
競標正式開始。八家企業依次遞交投標文件,隨後進入專家評審環節。港務局的幾名工作人員抱著各家企業的投標文件,引領著評審組的專家們前往事先已準備好的評標室。
陳明敲了敲話筒:"根據省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精神,本次采用"雙盲"機製。"他示意工作人員點亮大屏幕,"這個規定在各家企業領取的招標文件中已經做了說明,我就不在這裡陳述了。我要強調的是,現場評審所有企業的編號隨機生成,專家評審時不知對應企業。"
大屏幕驟然亮起,畫麵顯示的是招標文件裡對“雙盲”機製評審規定的文字說明。
一個多小時後,評審組的專家們回到會議現場,坐到原來的位置上。省改製辦主任王建軍宣布:“下麵,公布各家企業的綜合評分和報價。”一名工作人員開始宣讀,同時,大屏幕上也出現了同樣的內容。
【企業代碼】【資質得分】【報價萬元)】
a.548,600
b208395.152,300
……
h.247,800
孫明猛地攥緊了拳頭——他們精心準備的"本地優勢"說辭就不具備了優勢!
最後進入企業的答辯環節。
北江航運、大通貨運和興隆船務的陳述都表現得中規中矩,沒有特彆出彩的內容,顯然是想穩中取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輪到孫氏集團時,財務總監站起身來,侃侃而談孫氏集團在丹港的“深厚根基”和“穩定運營能力”,但台上的評審專家們表情平淡,甚至有人低頭翻看文件,似乎興趣缺缺。
孫明的眉頭越皺越緊,他對省裡突然改變規則的做法,心頭不禁升起一股涼意,總感覺這裡麵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接著,華遠集團運營總監助理梁曉輝站起身來,他是周波特意派來為此次競標助陣的。
他沒有用演講稿,而是直接走到大屏幕前,用激光筆點出了一組數據:“丹江港目前擁有19個生產性泊位,年設計吞吐能力5000萬噸,實際運營中30萬噸級礦石泊位為最大單體設施。”
“目前的吞吐量是年均800萬噸,但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引入國際化的物流管理係統,一年時間內就可以翻倍,提升到1600萬噸。”
評審席上,幾名專家都驚訝地抬起了頭,認真聽著他的陳述。
“華遠集團在東南亞和歐洲擁有成熟的港口合作網絡。”梁曉輝繼續講道,“如果我們集團能夠中標,在目前已經開通的扶桑國、泡菜國、毛熊國等國家的運輸航線基礎上,我們將打通丹江港新的國際海上貨物直達運輸航線,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港口。”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字字砸在關鍵點上,“能夠降低30的物流成本。”
孫明的臉色陰沉,捏緊了在桌子下麵的手指。
——這家夥,真有這麼大實力嗎?
他在丹港這座小城偏安一隅,現在聽到華遠集團這個年輕人嘴裡說的都是“國際航線”、“全球港口”,不太真實,總覺得對方是在吹牛逼。
這時,評審席上一位戴著老花鏡的財務專家突然提問道:"你們報價52億,但方案裡包含進口設備,關稅成本核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