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大唐的謫仙人,今日來見朕,可有何高論?”
次日,李白酒醒之後,便立刻前去拜見了天子,甚至於連衣扣都係錯了。
當李隆基看到李白那模樣之後,不由開口詢問道。
“陛下,臣此番前來,是為請辭的。
臣入仕,乃是為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
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以事君之道成。
然陛下雖寵信於臣,卻以臣為翰林,隻重臣之詩文,臣...........”
“夠了。”
李白的話還沒說完,李隆基就直接開口打斷了他。
本來他見到這衣扣都係錯的情形,還以為這李白是知錯了,是過來認錯的。
結果你這麼急匆匆的,是要過來請辭啊!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李白你太放肆了,怪不得張垍稱你‘狂放不羈,不宜為近臣’。”
高力士這時候也連忙開口道,那是直接來了一個火上澆油。
“請辭是吧,走吧,朕也不留你了,朕這大唐,不缺一個大才。
但朕這大唐,也不苛待大才,取百金,賜太白歸鄉。”
李隆基擺了擺手,直接開口道。
一年多下來,李隆基對李白都抱有一些濾鏡。
但這一次,濾鏡破碎,他是徹底的放棄了李白。
什麼自己叫重他詩文,什麼叫不給他李白施展抱負的機會?
他李隆基雖然是好玩了一點,可一年下來,也沒讓李白作了幾首詩啊?
難道李白醉酒不朝,也是自己不重用他?
他一個江湖散人,沒通過任何科舉,任何選試。
隻是因為舉薦,僅僅見一麵,談了一次話。
自己把他一直帶在身邊,讓他在翰林任職,讓他一步登天,這難道還不是重用?這都能算是違反規則的重用了。
結果李白呢?平時就喝點酒,就喜歡和賀知章他們鬼混,有什麼想法,也不來找他皇帝說說?
你又不是考進來的,又不來說,誰知道你腦袋裡麵在想什麼?
現在大唐處於盛世,一切運轉都算良好,又不是到了什麼危難之際。
他李隆基作為大唐的天子,在這種時候,怎麼可能讓你李白一個新人直接主政一國?
要是這樣的話,那這朝堂任免,豈不是形同虛設了?
除此之外,李白性子過於狂傲,得罪的人本來就多,隻是先前在權力上,跟朝中掌權之人沒有什麼衝突,加上有自己的寵幸,他李白才能活到現在。
如今李白大放厥詞,想要掌管權力。
若是這樣還不把李白踢走的話,那就會讓很多人睡不著了。
等這些對話傳入李林浦,楊國忠這些權臣耳中後。
這些人為了清除後患,減少敵手,肯定是會對李白做局的。
就李白這性子,這為官之道,隻要是局,他肯定鑽。
一旦入局,到時候就是李隆基這個皇帝也不一定能保住李白。
李隆基也不想一個殺害賢良的名頭,所以直接就把李白趕走了。
從天寶元年秋,到天寶三年春。
李白的仕途,也算就此結束了。
從開始收到天子詔書,彆過自己兒女時,作出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到力士脫靴,貴妃研墨時寫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