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三十萬大軍分兵兩路,一路以來護兒為主將,黎遠,牛農為副將,魚俱羅為先鋒,領軍十萬,往東萊而去。
他們這一支,主要任務便是渡海直插平壤,為斬首行動。
原本陸遠也想直接隨這一路大軍前去的。
但是一眾將士紛紛勸阻。
大海無定,風大浪急,又是直插敵國心腹,誰都不想讓陸遠這個天子涉險。
“崇善,此去敵國腹地,乃非常之行,若遇堅阻,可行非常之事。
若是短期不可攻下平壤,則圍城以待朕援,徐而進之,不可貪功,不可輕敵。
徐進有過,過減一等,冒進有功,功降一等,明白嗎?”
深知這段曆史的陸遠,對於來護兒在這一戰中的表現是明白的。
來護兒初戰就是大捷,但後麵貪功冒進才導致被高句麗算計。
原本陸遠是想換將的,可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沒有戰績可言,大隋原本的將軍,或許還不如來護兒。
所以陸遠隻是把魚俱羅派了過去,並在出發之前特彆叮囑了一番。
“臣謹遵陛下之令,定不負陛下之所托。”
來護兒行了一禮,領下將旗道。
.......
“大軍開拔。”
在送走來護兒的十萬大軍之後,陸遠下達軍令,二十萬大軍往涿郡而走。
這一路是過涿郡,往遼東城而去。
大業三年,秋,八月。
距離大軍開拔,已經一月有餘了。
陸遠的二十萬大軍,已經抵近遼河,先鋒麥鐵杖領三千先鋒精銳築造臨時浮橋渡河駐防。
後續軍隊則是在修築大型浮橋,征高句麗,最為重要的就是後方的糧草。
臨時浮橋隻能讓部隊暫時過去,糧草無法保障。
而在此時,高句麗那邊也已經收到了大隋進攻的消息。
嬰陽王當即便派出了丞相乙支文德領軍駐守遼東城。
在得知隋軍這邊修築浮橋之事後,乙支文德當即親率兩萬高句麗精銳出城襲擊已經渡河的麥鐵杖一部。
兩支部隊當即便在遼河東岸展開了交鋒。
高句麗雖相對於大隋而言是小國,但在軍事上可不是什麼弱國。
精銳之士,比之隋軍或許要差一些,但也有甲胄在身。
兩萬對上三千,又是突襲,三千隋軍很快便落了下風。
“衛隊,隨本將出陣。”
先鋒主將麥鐵杖在一處山坡上觀戰半日,見先鋒軍節節敗退後,當即對身邊親衛吩咐道。
“將軍不可,將軍為一軍統帥,怎能親自出戰?
萬一有所不測,這先鋒一軍何人為將?”
麥鐵杖剛剛下達命令,邊上醫官便拉住麥鐵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