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始皇帝在位之際,始皇帝就已經開始減輕刑罰這些了。
但大秦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就是當年大秦滅六國的時候,擴張的太快了,大秦的基本盤內,根本就沒有足夠官員能夠去幫大秦管理那些地盤。
很多官員用的還是六國的舊官吏。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暗中反秦的,有一部分,根本就沒什麼能力。
甚至還有一些官員,他們敢把原本就嚴苛的秦法,變的更加嚴苛。
一來能幫自己斂財,二來,能讓這些百姓仇視秦國。
用著大秦的公信力,撈著自己的錢,最後還反秦。
總的來說,始皇帝下達的政令,很多根本無法在地方實行。
彆說是政令了,甚至很多地方都直接窩藏反秦人員。
這也是為什麼始皇帝統一之後,一直滿世界巡查的原因。
他不巡查不行啊!地方的掌握力度是真的弱,不巡查那是真敢反啊!
不過,這一次,陸遠也就進行了這幾條大赦。
更多的就沒再弄了,現在他手上有一張李斯變法牌。
自己登基的時候,展示一波仁慈,立下人設,搞一點仁政就行了。
至於徹底大改大秦律法的事情,那交給變法牌去處理就好了。
大秦要變的東西太多了,也太雜了,不是一個登基大赦就能解決的。
至於說,李斯變法會不會失敗,這個可能性並不大。
隻是這變法成功之後,老秦人的福利,或許會被削弱一些,到時候,再讓李斯安撫一番老秦人的情緒,應該就行了。
..........
“陛下,臣有奏。”
九月。
在陸遠登基之後朝會上。
一個儒生站了出來,對陸遠行了一禮後道。
“嗯?何事?”
陸遠瞥了一眼開口之人。
這人正是扶蘇之師,大儒淳於越。
都說始皇帝焚書坑儒,這大儒卻在焚書坑儒活得好好的。
真就有些可笑。
始皇帝若真是焚書坑儒的話,難道那些儒生的價值,會比淳於越,叔孫通他們這些大儒更有價值不成?
“陛下,當下大秦經連連戰亂,又修築長城,直道,運河,皇陵。
數十年來,黔首生存為艱。
臣懇求陛下,行周禮,施仁政。
另,這數年來,各地官員凋敝,朝堂政令難以實施。
臣請陛下分封宗室為諸侯,分管各地,如此,方是長治之道。”
淳於越對陸遠獻策道。
一開口,那就是動搖大一統根基的話語。
可以理解,他先前就是因為這一番話,導致了焚書坑儒事件的發生。
更是讓扶蘇被始皇帝扔去戍邊了。
他自己更是被撤了職。
現在,扶蘇登基了,他的官位也回來了。
以他對扶蘇的了解,按理說,這一套扶蘇應該是會聽的。
“行周禮?施仁政?不知卿所言仁為何物?何為仁?誰來定義仁?
這個仁,是你說了算?還是朕說了算,亦或者眾口鑠金?少數服從多數?
若是有人披著仁義禮信的外衣,乾著狼心狗肺的事,他是仁還是不仁?
莫說治國,便是治家,那都要有規矩,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隻有寫清楚,說明白的法,才能治國,才能讓大秦子民心安。
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仁,莫說是治國了,就是兩件家務事,都夠給你斷一輩子了。
這種治國之策。
哼,朕今日若說你淳於越不仁,滿朝公卿皆說你不仁,並昭告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你淳於越不仁,你當如何自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