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很快就來到了大秦二世二年四月。
曆時一月有餘,大秦的第一次科考,終於是正式完結了。
由於這是第一次科考,很多流程除了陸遠心中有個大概之外,其他人不管是考官也好,考生也罷,那都是第一次。
所以這流程方麵走的就有點慢。
再加上大秦現在很缺人,所以這個科舉流程也相對繁雜很多。
比如以儒生為例子,考場上先是給你一份治國的題,給一些提示,給兩天時間。
答完之後休息兩天,就又把你拉過去做一份治理郡府的題,又是兩天時間。
答完之後還是休息兩天,還要再去考一份治理郡縣的題。
後麵還有一份鄉鎮治理的題,以及最後一份治學的題。
六份題下來,這就是二十四天了。
如果你這六份題,那是一個滿意答案都沒交上去。
那也沒關係,隻要你字寫的還行,語句通順,沒有什麼錯彆字。
那麼也能博一個公士,每年能有五十石俸祿,當然,要領這個俸祿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服從調配,前去教學,至於分配到哪,基本是鄉鎮一級,哪裡的鄉鎮就看運氣了。
如果不願意服從調配,那沒事,你可以回去等三年之後再來了。
但公士這個爵位可就不給了,俸祿也沒有。
至於說六道題有答對的。
基本就可以當官了,最低那也是管理一方的亭長,最高甚至可以直接成為代理郡守。
不過這郡守的職權,在這次科舉結束之後,也受到了大砍。
先前依照大秦的郡縣製度,郡守基本上擁有一郡之地的所有權力。
縣令也基本上擁有一縣之地的所有權力,甚至是再往下級走,也是一個人掌握一地的所有權力。
大秦之所以崩這麼快,跟這個權力架構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比如項羽他們起兵的時候,就是殺了郡守,奪取了郡守的權力,短時間內就調動了大量資源。
當然,那個郡守也確實該殺,他本來就有反心,還想讓項羽給他當手下,嗯,就挺作死的。
而在科舉結束之後,陸遠手上有了大量人才後。
這種製度直接就被陸遠給摒棄了。
這本來也是李斯變法中的一環,先前陸遠就給大家打了定心針。
如今的大秦采取的是三權分立,郡守掌握民生教育,錢財稅收,一般由儒家的人擔任。
太守掌握兵權,管理郡兵,清剿匪患,一般由兵家的人擔任。
刺史掌握一郡司法,負責案件的處理,以及抓捕犯人等,一般由法家的人擔任。
三家分權,更具穩定性,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部門,黑冰台駐郡縣辦事處。
主要負責監督官員往朝堂彙報。
郡是郡守,太守,刺史。
縣則是縣長,縣令,縣尉。
甚至是更小的鄉裡之中,那也不能是一家獨大,雖然沒有掌握兵權的人,但還是儒家和法家各出一人前去管理。
隻是目前來說,人員還是有些不夠,特彆是法家的人,這次法家參與科考的人,總共就一千多人。
即便很多考試,已經放的很寬鬆了,留下來的也就八百來人。
所以鄉裡之間,目前還是沿用舊製。
除了地方進行大改之外,朝堂之上也進行了大改,從之前的三公九卿製度,變成了三省六部製度。
朝中官員數量,也因此增加了不少。
可以說,整個大秦,除了軍隊改變不是特彆巨大之外,其他的職位上,都在進行著大改。
這次參加科考的人,也絕對是最受益的,因為大秦現在是真缺人,職位是真的多。
隻要有點能耐的人,基本都能撈個官,官大官小先不說,最少當上了官。
............
“讓你不要去不要去,你非要去出這風頭,現在好了,現在好了,你說怎麼辦吧。”
大秦二世二年六月初。
距離大秦第一次科考結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多月中,陸遠都在對完成科考的學子進行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