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紫陽真人在大唐的名聲可不小,當年更是號稱有三千弟子。
要知道,道家的三千弟子,那代表的可不是三千百姓,而是三千豪門。
陸遠作為紫陽真人的門徒,自然是有幾分麵子的。
如今看來,這李京之不計較自己衝撞之事,怕也是看在這幾分麵子上了。
事實也是如此。
當入宴之後,李京之和馬正會的主要目光,全部都集中在陸遠身上。
至於李白這當事人,則是頗受冷落。
說是論詩論道。
可實際上,卻多以論道為主,詩詞嘛,少有提及。
菜過五味,酒過三巡後。
李白起身對李京之敬了一杯。
“李公可借筆墨一用,前日衝撞李公車架,白日夜難寐,本想行書一卷,前來乞罪。
然投書告罪,實少誠意,故而想向李公當麵告罪。”
一杯酒下肚之後,李白對李京之開口道。
“唉,區區小事,何至於使太白如此難忘?
古人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事情緣由我已知曉,無礙,無礙。”
李京之連連擺手道。
“李公不予追究白之過,那是李公之度量。
然白醉酒為狂,當街拔劍,此白之過也。”
李白再次開口道。
“長史,太白既有告罪之意,受了便是,何須這般推脫呢?若非長史大度,太白之舉,按律當罰。”
此時陸遠也開口道。
其實陸遠很清楚,李白這告罪書早就寫好了,按理講直接交上去就行。
但李白卻又鬨出這一出,想來是覺得先前那一封寫不好吧。
“這..........也罷,也罷。
來人,筆墨伺候,太白,還請移步。。”
見陸遠開口,李京之和馬正會對視一眼,也沒有再糾結什麼。
很快,府中仆人將筆墨紙硯送了上來。
李白來到一側書桌上寫了起來。
“白,嶔崎曆落可笑人也。
雖然,頗嘗覽千載,觀百家..........
則有若似於仲尼,紀信似於高祖.........
而遙觀君侯,竊疑魏洽,便欲趨就........遲疑之間,未及回避。
..............
且理有疑誤而成過,事有形似而類真,惟大雅含宏,方能恕之也。
............”
這一段,那李白可謂是極儘吹捧,上來就說自己不過就是一個可笑之人。
但是也讀了一點書,知道一些事情,並且,他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定律。
那就是有能耐的人,都會與其他強者有些類似。
比如孔子有個弟子,長的就很像孔子,紀信就很像劉邦,宋玉也很像屈原。
而在他李白在街上看到長史的時候,就覺得這長史很像魏洽,當時李白就想趨附。
所以在長史車駕到來的時候,才沒有及時回避。
這個魏洽應該是三國時期魏國丞相掾屬和洽,屬於是能臣乾吏一類,最後還封侯了的,其他的,也沒有合適人選了。
也有說這個魏洽隻是李白的朋友,但根據上麵列舉出來的人名,李白應該不會隨意扯個朋友出來吹捧李京之。)
總而言之,就是把李京之比作了古時賢良。
到這一段的最後一句,李白才露出那麼一點獠牙。
理有疑誤而成過,事有形似而類真。
看似是在說自己認錯人了,有眼不識泰山。
實際上,也確實是在說他李白自己,眼睛瞎了,居然真把你李京之當真君子了。
通篇下來,隱晦的話語有很多,比如什麼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