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上,一縷柔光初照人間,附近茅草屋裡有人探頭探腦向外張望。
銀鈴兒心思細膩,悄聲道:“公子,天亮了,這裡是貧民區,百姓們都要出來討生活,我們幾個陌生人容易引起他們警覺,會報官的。”
楊謙不屑一顧道:“報官?我怕他們報官嗎?”
銀鈴兒微歎道:“公子,三十裡鋪的水很深,要害你的幕後黑手膽敢調動折衝府官兵進城殺人,焉知三十裡鋪府尹不與他們同流合汙?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在沒有見到太師之前,公子還是要低調行事,以免節外生枝。”
楊謙心頭一凜,衝她豎起大拇指讚道:“有道理,走,離開這裡再說,趕緊出城,這座三十裡鋪透著邪氣。”
於是尋著最近的城門而去,一行人緊隨其後。
昨夜他們入城時走的是東門,折騰了大半夜,兜兜轉轉不知不覺到了北門附近。
經過半夜廝殺,三十裡鋪的大街小巷極為蕭條冷清,上空彌漫著灰蒙蒙的煙霧。
大半店鋪沒有開門營業,偶爾一兩家大門敞開的店鋪也是門可羅雀。
稀疏寥落的行人商旅無精打采往城外湧去,行色匆匆,似乎都想儘快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楊謙等人順著人潮來到城門口,外麵排列著三十多名甲士,兢兢業業對攜帶貨物的商人收取稅賦,其他人一概不理,既不盤問身份來曆,也不多問一句廢話。
楊謙暗暗稱奇,對官兵的態度興趣盎然,悄聲道:“昨夜城裡鬨得沸反盈天,死了那麼多人,官兵為何不嚴格盤查呢?誰都可以任意出城?”
銀鈴兒解釋道:“公子有所不知,這就是三十裡鋪的獨特之處。
當初為了吸引各國商賈來做生意,楊太師給三十裡鋪訂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任何進出三十裡鋪的人都不問來曆、不查身份,隻要足額交稅,就百無禁忌。
三十裡鋪之所以能夠成為各國黑白兩道的商貿重鎮,蓋源於此。
遍觀天下,隻有楊太師這等驚才絕豔的大英雄才有此等魄力。”
楊謙環視來自五湖四海的商賈,頗為惋惜道:“昨夜該死的官兵放火燒城,不知燒毀了多少民房,三十裡鋪的生意會不會一蹶不振?”
銀鈴兒搖頭道:“公子想多了,類似昨晚那樣的混戰,三十裡鋪每隔幾年就會爆發一次,各國商人早就習以為常。
敢來三十裡鋪做生意的人幾乎都是亡命之徒,一個個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做的是刀口舔血的買賣,販賣的主要是婦女人口、戰馬、武器、鹽鐵、糧食、軍情密報等犯禁物資,相互之間械鬥廝殺也是家常便飯。
他們匆匆逃走,無非是不清楚這場禍事還會持續多久,不想遭池魚之殃,先出去躲躲風頭,等風波完全平息,過些日子絕對會回來的。
三十裡鋪的買賣與彆處不同,動輒是幾十倍甚至百倍暴利,其他地方沒有這等條件。
比如說多年前,一群青奴牧民在草原上偶遇幾百匹上等野馬,據說有大宛名駒的血統,矯捷雄健,大非尋常。
他們費了千辛萬苦馴服八十匹牡馬,千裡迢迢借道鬼方,高價買通各地守軍來到三十裡鋪,遭到各國商人哄搶,每匹馬哄抬到了三千七百兩紋銀的天價,最終換取三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一躍成為頂級富商。
這種暴利對商人是難以抵抗的,隻要大魏國繼續沿用寬大政策,三十裡鋪可以一直繁榮下去。”
楊謙心想:“這不就是現代自由貿易城市的雛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