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南楚作為抵抗魏國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成敗常常決定了其他國家對魏國的外交態度。
隻要西秦南楚打的魏國疲於奔命,東吳西蜀隨時可能落井下石,天生長著一口獠牙的青奴遼東鬼方更會嗷嗷叫著揮師南下,狠狠咬上一口肥肉。
西秦民風彪悍,盛產優質戰馬,騎兵戰力冠絕天下,但是雍涼之地貧瘠荒蕪,西秦長期缺錢缺糧,大大束縛了人口經濟的發展,人口增長緩慢,兵源嚴重短缺,僅能維持一支萬人左右的鐵甲隊伍,其餘兵馬隻能披上簡單的獸甲。
楚國幅員遼闊,國富民豐,錢糧充裕,人口經濟堪稱當世第一,但是楚國崇文抑武,文官長期把持朝政,武將地位卑微,二品武將甚至不如一個四品文官吃香。
且五大世家各自為政,為了家族利益經常與項家皇室發生齟齬,整個國家處於無窮無儘的內耗之中。
簡單來說就是西秦人驍勇善戰,但是人少兵少錢少糧少,經不起大的風浪,一次性戰損三四萬人就會傷筋動骨,十幾年難以恢複元氣。
楚國人多兵多錢多糧多,死個三五萬人是小事一樁,三五年就能東山再起。
西秦南楚結盟攻打魏國,肯定要楚國先行出兵,楚國若不出手,西秦不敢輕舉妄動,他們的國家輸不起,他們的老皇帝李元麒更輸不起。
這位血狼一族的天才少年,十七歲登基稱帝,有著開疆拓土的勃勃野心,信誓旦旦要在有生之年為秦國搶回關內道,其時關內道還是北漢國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元麒為了滅掉北漢,鯨吞關內道領土,不惜與虎謀皮,跟吃人不吐骨頭的大魏國太宗皇帝蕭啟結成盟友。
兩國約定共同發兵剿滅北漢,瓜分北漢領土,西京以西歸秦、以東歸魏。
他的算盤打得震天響,可他著實低估了魏帝蕭啟的陰險狠毒。
北漢遭到魏秦兩國的重兵夾擊,自知難以幸免,當左驍衛將軍楊鎮率軍攻入皇城後,北漢皇帝已經端著國璽降表向魏國請降。
由於魏秦兵馬推進速度實在太快,三國交戰次數並不算多,傷亡人數極為有限,北漢官兵百姓對魏秦兩國的仇恨也不算深。
若是此時結束戰事,兩國平分北漢領地,對魏秦而言無疑是皆大歡喜,秦國更是以極少代價就將半個關內道納入版圖,國力將大為增強。
結果青年楊鎮硬生生鬨出一場“龍床戲三妃”的醜聞,當著北漢皇帝的麵強奸三個豔名遠播的妃子。
北漢皇族上下不堪受辱,集體撞柱自儘,北漢各地官兵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對侵略漢地的魏秦兵馬展開血腥報複。
魏國財大氣粗,兵多將廣,麵對波濤洶湧的兵變民變還能招架得住,雖然折損了一些兵馬,但三四個月後,終於將西京以東的漢軍叛亂鎮壓下來。
西秦卻被他們害慘了,西秦兵馬戰力雖然強悍,畢竟人少兵少,在北漢軍民無處不在的明攻暗襲下,傷亡人數很快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迫於無奈,年幼單純的秦帝李元麒親自拜訪魏帝蕭啟,請求魏國派兵進駐西京以西的秦國領地,幫助秦國戡定叛亂。
這就中了魏帝蕭啟的假途滅虢之計,魏軍大舉開進西京以西,卻不是剿滅北漢叛軍,而是大肆驅逐西秦兵馬,很快就將西秦兵馬趕出蕭關,獨霸整個關內道。
遭到背叛的年輕李元麒怒發衝冠,悍然發兵攻打蕭關,卻被楊鎮領兵重創,狼狽逃回涼地。
從此魏秦兩國勢同水火,李元麒更是將滅魏複仇作為此生最大夢想。
幾年後,魏帝蕭啟因病駕崩,魏國爆發六王之亂,無暇顧及關內道領地。
李元麒重金收買北漢遺老,在北漢叛軍的協助下,重兵偷襲關內道魏軍,奪回了大半個關內道。
可是好景不長,幾年之後,穩定魏國局勢的太師楊鎮借道鬼方,奇襲蕭關,最終全殲侵入關內道的四萬秦軍精銳,西秦元氣大傷,十幾年沒有緩過氣。
李元麒並未一蹶不振,滅魏之心與日俱增,眼看著他年華老去,所剩時日無多,出兵伐魏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喜歡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請大家收藏:()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