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突如其來的內戰很快宣告結束,偷襲銅山敵營的計劃照舊。
楊謙對這支雄鷹邊軍充滿信心。
一路走來,他們表現出了超高的組織紀律和戰術素養,完全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曹子昂等人告訴他,楚國慣例是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一般都在江陵附近的城池服役,那些地方相對安全,很少爆發血腥殘酷的戰事,沒有太多生命危險。
底層百姓家的孩子一般會被派往危機四伏的邊關,特彆是靠近魏國的邊關。
這些地方即使在太平盛世都不安全,因為敵我雙方閒來無事會派斥候諜探相互滲透,時不時乾掉一些對方的崗哨。
據楚國兵部檔案記錄,近十年來,楚國邊關所有城池,每年死於魏國斥候暗殺的崗哨足有兩百多人。
危險係數高,死亡率高,所以邊關將士的警覺性和服從性遠遠強於江陵道駐軍,戰鬥力也高出一截。
當康雒派人吹響號角,短暫沉寂的向陽坡營地再度沸騰起來。
全體將士在最短時間裡穿戴整齊,邁著倉促的步伐衝出營帳,按照操練隊形排成縱橫交錯的幾個陣營,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士兵出言抱怨。
儘管有些人睡眼惺忪,但挺拔軍姿無不昭示著他們的訓練有素。如此軍容盛大的軍隊,絲毫不遜於魏國的南衙北衙禁軍。
但在龐大的國家機器麵前,底層士兵的作用通常極為有限。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楚國過度崇文抑武,文臣掌握權柄,武將地位低微,軍隊戰力很難充分發揮,即便是在靠山王項赭主政時期也不例外。
令楊謙大感意外的是,他一直以為武功聲望足與太師老爹媲美的靠山王項赭應該是武將,但通過這些天和楚國將士的朝夕相處,得知他們眼裡的靠山王項赭竟是文官領袖。
他之所以能夠掌握權柄,楚國朝野上下之所以對他心悅誠服,並非是他武功蓋世,而是他曾以皇子之尊匿名參加過楚國的科舉考試,考取過進士科十一名的顯赫成績。
楚國文風鼎盛,舉國上下對科舉考試看得極重。
為了維護科舉考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項家和五大世家都會重金禮聘朝野的博學鴻儒主持考試。
數十年來,六家勢力相互製衡監督,誰都不敢也沒機會徇私舞弊,使得楚國科舉考試遠比周邊列國來的公平公正,能在楚國脫穎而出的進士舉人都是才華橫溢的一時俊彥,含金量高到離譜。
凡是順利通過楚國科舉考試的兩榜進士,不但能夠得到楚國朝廷的認可,有資格在楚國當官,甚至還能得到周邊列國的認可,有資格去周邊列國當官。
楚國科舉考試名聲太好,周邊列國許多士子都會不遠千裡趕來參加楚國的科舉考試,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比在本國考中進士還要光宗耀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魏國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三品以上文官,竟有六成參加過楚國的科舉考試。
有句話叫“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更有好事者笑稱:“將出魏土,文在荊楚。”
在文風如此繁榮昌盛的國度,靠山王項赭能夠考取十一名的佳績,其文采可見一斑,也就難怪當年他對太師老爹的邀戰不以為然,還略帶諷刺的回函:“寧與國士鬥智,不與匹夫鬥力。”
他是赤裸裸瞧不起武將出身的太師老爹。
在楚國,區分文臣武將不看對方是否懂武功,而是看對方走上仕途的方式。
通過參加考試考取功名而入仕,就算擁有武功而是文官。
通過領兵作戰積攢軍功進入廟堂,就算沒有武功也是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