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驁點頭,而說話歸說話,眼睛可一刻都沒有離開前線的情況,在確定反坦克導彈都被搞定之後,“粗鋸齒”用火箭彈展開的第一輪齊射也已結束,隨著彈頭命中地堡後炸開,他發現沒什麼特彆的,屬於很典型的溫壓彈爆炸特征。
而溫壓雖說號稱掩體克星,但也得分什麼樣的掩體,常見的混凝土碉堡、民用建築物臨時改造的那些當然沒問題,可這裡這些目測就不簡單,這邊雖然不知道它們使用的是什麼材料,有沒有內襯鋼+陶瓷的複合裝甲等特征,但從每一座都配備排風係統的規格來看,絕對是把能做的準備都做齊了,所以溫壓彈那些常見的殺傷機製恐怕都不會有啥好效果,除非大力出奇跡,打過去的都是“炸彈之王”那樣的巨型款,否則就是撓癢癢。
那麼130毫米這個小小的口徑打上去,即便有射程換裝藥的特化設計,但也不會比uss士兵身上攜帶的火箭筒更有效。
有類似疑問的除了項驁之外還有大師傅,他道:
“我以為要用什麼大殺器呢,這麼弄是不是小家子氣了?擱著給‘神墟’刮痧呢?”
“我想是不是要用溫壓彈消耗氧氣製造窒息區的方法把掩體裡的人都憋死,而不是依靠爆轟波、高溫這些硬殺傷?”四眼仔道。
“估計夠嗆,排風係統能及時把彆處的氧氣抽過來,再不濟也有氧氣麵罩或者氧氣瓶可供使用,最少能支撐15分鐘到半個小時,而這個時間後,無氧區也早就恢複原樣了。”項驁道。
這話讓四眼仔也沒了答對,幾人正為此事討論之際,第二掄齊射打了出去,仍然是在差不多的位置和高度炸開,不過這次的爆炸特征可和剛才有了天壤之彆,隻見火球衝天而起後是極其刺眼的白光,還有隔著這麼厚戰術服、防彈衣仍能感受到的灼熱感,那是一種類似於把手按在了冬天正熱的暖氣管道上時間良久後的刺痛感。
不過因為距離和爆炸威力被計算的非常恰當,所以不論是光還是熱都隻是稍縱即逝,沒有造成什麼不良後果。
這一刻項驁突然明白了什麼,遂道:
“剛才發射的火箭彈裡,裝的是不是核彈頭?”
這事盧珊珊也不知道,所以在聽到“核”這個字眼後也是大吃一驚,並道:
“不可能吧?!”
“但是從聲光特征上看,不可能是化學爆炸。我記得你說彈徑有130毫米,戰鬥部有20公斤,對吧?”
“是的,怎麼了?”
“那就足夠了,按照微型核武的發展脈絡來看,再以tvcs可能掌握的技術去判斷,這一枚至少能產生5070噸tnt的當量,然後一次齊射了18枚,那就是9001300噸上下的總量。
咱們在來之前還在感慨用上了vx2這種王炸級的化武,結果人家把核武都帶來了,隻能說還是了解的太少,想的太保守。
不過我認為這些還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什麼要在齊射‘核火箭’之前先打一波溫壓彈。”項驁道。
“這個我也納悶兒呢,都要‘種蘑菇’了還用常規彈藥蹭一蹭,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經略相公’怎麼琢磨的?”四眼仔道。
“這當然不是多此一舉,是運用了一個很冷門的原理,給‘神墟’的工事群打了一套組合拳,我估計效果肯定很好,那些地堡裡麵,不會再有活人了,哪怕裡麵塞的是機器人,也得停擺。”項驁道。
“為什麼啊?”
“因為溫壓彈製造了一片真空範圍,氧氣被消耗掉了,彆的氣體也變成爆轟波衝到了外麵,這時候核彈頭趁機打過去,產生的威力比在正常狀態下大得多,尤其適合對付高防護目標,比如這些地堡。”
“不對不對,項老弟,你這麼說我不同意,我記得早有人分析過,說核武器彆看在大氣層內是威力最強的大殺器,但到了太空就不行了,因為真空環境沒有氣體,所以核爆後的次聲傳遞不出去、衝擊波也因為沒了介質而無法形成,那隻能下光輻射和一些其它射線能用了,點燃一些易燃物品和殺傷一下暴露在外的人員可以,卻拿不下抗打的,像坦克、大型工事這些都不行;那前麵也成真空了,按理說這和把核彈放到太空去用是差不多的,破壞力下降了好幾個檔次,怎麼能說是比常態還大得多呢?”
這次接話的不是四眼仔,而是大師傅。
項驁聞言先反問道:
“老哥,能量守恒定律這個你肯定知道吧?”
“那當然,我雖然文化不高但至少是上過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