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風暴”最初是由澳大利亞一家軍火公司提出的係列設計,主要采用無機械結構、彈丸預裝在發射管內、使用電脈衝點火擊發,以及無與倫比超高射速為特點。
一套典型的36管型該係統,在作戰時能夠在瞬間爆發出相當於160萬發每分鐘的射速。
雖然這隻是一個理論數值,但不妨礙它在電光火石的刹那就把數十根發射管內數千發彈丸全部“潑”出去的能力。
在誕生之初因為設計新穎,主要指標極為突出,引起了全球軍備界的一次大震動,多國軍隊對它興趣非常高,不僅開發出了用於攔截導彈的反導型,還有更小的機槍型、狙擊步槍型甚至是手槍型。
而後麵幾種輕武器類型不再以射速為招牌,改為了電脈衝擊發和射彈預填裝。
由此它也號稱是在馬克沁發明真正意義上機槍後輕武器的又一次巨大革命,是將槍械從機械式升級為電子式的裡程碑產品。
不過讚譽再高也敵不過骨感的現實:“金屬風暴”後來因為大量彈藥在短時間內同時或連續擊發造成的廢熱無法排出導致係統熔毀、射速過剩、二次裝彈困難、後勤壓力巨大、精度差無法打擊遠程目標等問題在風光了幾年後便迅速歸於沉寂,然後無人問津,當初興趣巨大的多家軍方也在實際了解了其優缺點後迅速離場。
但這些在這裡都不是問題,比如本來就是一次性的東西,並不在乎熔毀、裝填、後勤這些事情,射速沒有過剩反而越快越好,精度差射程近更不用說,因為要的敵人已經近在咫尺。
於是在開打的那一刻,每邊都有數萬發彈丸以傾盆之勢殺了出去。
而毫無防備的“神墟”大軍被這股憑空出現的超強火力打了個滿頭滿臉,最前麵最少五至七排的士兵全給轟成了肉屑。
是的,就是肉屑;一種比肉醬還碎的狀態。
哪怕這些士兵大部分是由體術型“維爾坎”組成,但它們的身體也抵抗不了這些口徑遠超槍械,達到火炮級彆的武器如狂風驟雨般襲來時的破壞力。
突如其來的變故將“神墟”的進攻節奏都給打亂了,不過這幫家夥到底不是吃乾飯的,不光沒有因此而自亂陣腳,反而迅速做出反應——將靠後的無人坦克前出布置,迅速鎖定了“罪魁禍首”項驁,準備用十餘門靈力炮齊射將這個作為對手來說可怕又可惡的男人殺死。
但事與願違,因為後者下先手為強了。
這次用的不是“金屬風暴”,乃是直接側身站在隧道的正中央,抬起左右雙臂,以兩個掌心對著兩側的敵人,然後暴喝了一聲:
“出來吧!!”
與話音同時出現的,是兩個位於手掌上的光球,不過球體隻存在了一瞬,便拉成一道長條射向遠方。
隨著項驁轉動身體讓它們儘可能的覆蓋更多目標,接著再左右小幅度轉動幾次後,原本槍炮聲、爆炸聲、嘶喊聲混成一片的戰場就猛的安靜了下來,隻剩下了一些uss傷員一陣長一陣短的呻吟還在隧道內回蕩。
“媽的媽我滴姥姥...你剛才乾了啥啊?!這,這是什麼神功??!!”大師傅道。
“不是功夫,但是什麼我也不好下定義,反正一言難儘,等離開這裡之後再細說。”項驁道。
他一邊說一邊環顧四周找“經略相公”,好在看了不到一圈就找到了這人,遂跑過去接著道:
“馬上聯係‘後軍’,在入口處來接應,咱們也把尚有戰鬥力的都湊一湊,組成突擊隊,儘量往回衝,隻要和那邊彙合,就得救了。”
“經略相公”臉上也掛彩了,但並不嚴重,看著創口不少,可在經驗豐富者眼中一看便知都是皮裡肉外的小傷。
許是出於對沒聽勸告遭此大劫的愧疚和無顏,他頓了半晌沒有回話,等開口時隻是重重的點了下頭,應了聲“嗯”。
如何協調此事無需多言,而大師傅過來問道:
“為什麼聯係‘後軍’?‘中軍’離得不是更近嗎?”
“現在聯係他們不保險。”項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