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血色燈籠
子時的梆子聲剛敲過三更,石靜嫻的繡鞋已沾滿泥濘。她攥緊胤礽塞來的羊皮輿圖,耳畔是粘竿處侍衛馬蹄踏碎枯枝的聲響。鄭家莊的土牆上歪斜掛著盞褪色燈籠,在夜風裡晃出個血色的“朱”字。
“這莊子早年收留過朱三太子的殘部。”胤礽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裹著太子妃的狐裘,指尖卻捏著把淬毒匕首——半月前東宮搜出的證物,此刻倒成了保命符。
一、鬼麵瘟神
破廟裡橫七豎八躺著十幾個村民,麵色青紫如中毒。老族長顫巍巍舉著火把:“貴人莫近!這是閻王爺派來收命的鬼麵瘟……”
石靜嫻蹲身翻開一老婦眼皮,瞳孔渙散卻未擴散——不是真死症。她突然嗅到空氣中若有若無的苦杏仁味,袖中銀針往灶台邊的陶罐一探,針尖霎時泛黑。“不是瘟疫。”她扯下腰間翡翠壓襟,在火把下折射出幽光:“是烏頭堿中毒,罐裡熬的可是附子湯?”
滿室死寂中,胤礽忽地輕笑:“太子妃好醫術,連《千金方》裡的以毒攻毒都識得。”他廣袖一揮擋住門口侍衛視線,暗處卻用滿語低叱:“這莊子有古怪,灶灰裡混著遼東黑泥!”
二、砒霜與胭脂
石靜嫻在藥櫃翻出甘草、綠豆,正欲搗碎解毒,忽被櫃角一抹嫣紅刺了眼——盒南洋胭脂竟與烏頭粉混放。她蘸了些許在舌尖,瞳孔驟縮:“砒霜?這是要人七竅流血而亡!”
外頭傳來犬吠聲逼近,胤礽突然扯落她外衫:“換裝!”他將太子妃的織金氅衣往她身上一罩,自己抓起灶灰抹臉,轉眼成了蓬頭垢麵的村婦。
“貴人這是……”老族長話音未落,石靜嫻已將解毒湯灌入他口中:“半炷香後腹瀉即解。現在告訴我,誰送的胭脂?”
三、地窖玄機
柴堆下的地窖藏著二十具棺木,棺蓋皆刻反寫的“明”字。石靜嫻撫過棺木縫隙滲出的水漬,突然掀開最近一具——裡麵蜷縮的“屍體”猛坐起來,腕上鐵鏈嘩啦作響。“是活人棺!”胤礽劍眉緊蹙:“前朝白蓮教的龜息法,用烏頭假死避追兵。”他指尖劃過棺內暗格,拈出片帶血鱗甲:“鑲藍旗的護心鏡,索額圖的人追來了。”
石靜嫻卻盯著“屍體”脖頸的勒痕:“他們不是自願入棺的。看這索溝走向,是被人從背後勒暈……”話音未落,地窖口傳來重物拖動聲。
四、金蟬脫殼
火把光影裡,石靜嫻將最後一份解藥塞入棺中人口中。胤礽已換上族長粗布麻衣,正往臉上貼假須:“東南角狗洞通往後山,但需有人扮作你我引開追兵。”
祠堂方向突然傳來喧嘩,二十口棺材同時炸開!蘇醒的“屍體”們手持鐵鏈衝向侍衛,老族長敲響銅盆嘶吼:“朱三太子顯靈啦!”
混亂中,石靜嫻被胤礽推進暗河。刺骨寒水裡,他掌心貼著她後背的溫度異常灼人:“記住,太子妃每月初七要去廣濟寺上香……”五、佛龕血書
暗河儘頭的石窟供著殘缺佛像,佛龕下壓著張染血度牒。石靜嫻就著夜明珠細看,竟是胤礽筆跡:“康熙三十三年臘月,索額圖私會蒙古台吉於此。”
“原來你早知此地玄機!”她猛然回頭,卻見胤礽倚在石壁上麵色慘白。狐裘下滲出暗紅——方才推她入水時,他後背已中箭。
“彆碰箭簇……”他喘息著扯下佛幡,“用這個包紮。記住,回宮後就說太子妃為太子擋箭重傷,那些女人自會消停。”
石靜嫻握緊染血的度牒,忽聽頭頂傳來索額圖心腹的冷笑:“殿下好算計,連自己身子都舍得……”
尾聲:金針封穴破曉時分,石靜嫻的金針紮在胤礽心口三寸。他昏迷前最後一句話竟是:“彆用太子妃的身子哭,妝會花……”
山道上馬蹄聲如雷,康熙的明黃儀仗出現在晨霧中。石靜嫻將度牒塞入胤礽懷中,反手拔下他發間鳳釵,對準自己咽喉。
“皇阿瑪!”她學著胤礽平日語氣哭喊:“兒臣差點見不到您了!”
喜歡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請大家收藏:()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