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欣慰的是,這些世家子弟並未顯露出絲毫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態,
相反,他們紛紛主動向八兩金伸出援手,以極高的熱忱投身於千崖寨繁雜事務的處理之中。
畢竟,他們皆出身世家,自幼接受正統且嚴苛的教育。
雖說不至於誇口他們個個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但與袁濤原先那些僅憑經驗摸索前行的“野路子”手下相比,
在處理事務的能力上,的確有著顯著的優勢。
這些世家子弟思維敏銳,條理清晰得如同精密的織錦,每一根絲線都錯落有致;
行事手段也頗為得當,恰似經驗老到的舵手,總能在複雜的局勢中找準方向。
在他們的努力下,千崖寨內林林總總的事務,無論是物資調配、人員管理,
還是設施修繕等,皆被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切都朝著更為有序的方向發展。
而在這諸多事務之中,最令袁濤始料未及的是,在這群世家子弟裡,
竟有好幾位,在不經意間翻閱了袁濤留存下來的儒家經典後,
仿佛被一股無形且神秘的力量深深牽引,內心湧起一股決然的衝動,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轉職為【儒生】的道路。
儘管此刻他們對於六藝的修習才剛剛邁出稚嫩的第一步,恰似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孩童,
每一步都充滿了生澀與試探,但毋庸置疑,他們已然實實在在地踏入了儒家學問那深邃而神秘的大門。
實際上,這一切皆在袁濤原本的算計之中。
在這個世間,世家與百姓的關係,恰似水與油,乍看之下,二者似乎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社會的整體。
然而,隻有那些真正親身經曆過世間百態的人,方能清晰地察覺到,這兩者之間,
實則存在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根本沒有自然相融的可能。
長久以來,世家從未真正將百姓視作與自己同類的存在。
在袁濤理想的社會架構中,百姓應當如同水分子一般。
最初,大家都處於一種相對鬆散、自由的“水蒸氣”狀態,隨著不斷發展,
上升到一個階段後,便凝聚為液態水,彼此相依,具備更強的凝聚力;
再進一步升華,成為堅冰,擁有更為穩固的形態。
但無論形態如何變化,大家的本質始終都是水分子。
袁濤認為,世家理應充當百姓的領頭人,平日裡為百姓遮風擋雨,給予他們庇護與引導;
在關鍵時刻,更應挺身而出,帶領百姓共同抵禦各種各樣的天災與人禍,成為百姓堅實的依靠。
然而,現實卻是,世家在這個世界逐漸演變成為壓在百姓頭上的一座沉重的大山,讓百姓難以喘息。
究其根源,在於這個世界的世家,其力量來源與百姓毫無關聯。
百姓生活的好壞,對於世家而言,仿佛是毫不相乾的兩件事。
無論百姓身處何種境地,世家依舊按照自己既定的軌跡生活,享受著榮華富貴,對百姓的疾苦置若罔聞。
有鑒於此,袁濤苦心鑽研,開發出了【儒生】這一獨特的體係。
在這個體係中,人們通過研讀經典書籍,開啟自身潛藏的精神力。
而後,在與百姓日常接觸、交流的過程中,這種精神力便如同無數無形的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