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趙王城邊古董藏,三步一寶隨處見",既然三哥和郭染都讓我避避風頭,我索性就去邯鄲古玩街轉轉。
老頭子當年教我的鑒寶本事,雖說隻學了三成火候,但分辨個真假還是綽綽有餘的。
清晨的趙苑古玩市場剛開市,南門入口處就已經人頭攢動。
我擠進大棚區,撲麵而來的是混雜著汗臭、土腥氣和劣質線香的渾濁空氣。
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中,天南海北的方言交織在一起,活脫脫一個江湖縮影。
攤位上的物件倒是琳琅滿目:泛著賊光的金剛菩提、染色過度的蜜蠟鬆石、做舊痕跡明顯的高仿瓷器、注膠染色的劣質玉石、機繡冒充的蘇繡、臨摹的名家字畫......晃得人眼花繚亂。
懂行的都知道,這裡九成九都是贗品,剩下那零點一成的真貨,多半也是來路不正的"生坑貨"。
我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停下腳步。
攤主是個精瘦的老頭,蹲在馬紮上吧嗒著旱煙,渾濁的眼睛半睜半閉,一副愛搭不理的模樣。
臟兮兮的藍布上隨意擺著幾件物件:帶著銅綠的青銅器、泛著堿鏽的銅錢,還有一隻格外紮眼的洋藍釉膽瓶。
蹲下身時,我的手指剛觸到瓶身,就感受到那股特有的陰冷土腥氣。
這分明是剛出土的"生坑貨",行話叫"土裡刨出來的",連墓裡的泥鏽都沒清理乾淨。
瓶身上的洋藍釉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幽光,像是從陰間帶出來的鬼火。
"多少錢?"我故作隨意地問道。
老頭這才抬起眼皮,渾濁的眼珠轉了轉,咧開嘴露出幾顆發黃的牙齒:"三萬,不還價。"
我嗤笑一聲:"生坑貨也敢要這個價?"
老頭不慌不忙地嘬了口煙,壓低聲音道:"剛出的,山西那邊......"話隻說一半,但意思很明白——這是盜墓賊剛從山西某座明清墓葬裡刨出來的。
我沒接茬,輕輕放下瓶子,拍了拍手上的土灰。
這行當裡的人都懂規矩,有些話點到即止。
老話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
我這一身千術,出自彩門,算是江湖上有點地位的“技術工種”。
可眼前這膽瓶的來路,卻是榮門的手筆——和許宗葆一個行當。
許宗葆偷的是地上的寶貝,盜墓賊挖的是地下的陰財。
江湖傳聞,盜墓損陰德,折陽壽,可架不住真賺錢。
榮門的人掘墳盜墓,彩門的人設局行騙,說到底都是為了一個"利"字。
就像老頭子常說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就在我準備掏錢買下那隻釉膽瓶的當口,不遠處的一家店鋪突然傳來"嘩啦"一聲巨響,緊接著就是一陣打砸聲和不堪入耳的謾罵。
整個市場的人都被驚動了,紛紛往那邊張望。
我也不例外,把膽瓶往攤上一放,跟著人流往那邊湊。
剛走到一半,就聽見"砰"的一聲悶響,一個黑影從店鋪裡飛了出來——沒錯,是飛出來的!
那人就像被投石機拋出來似的,在空中劃了道弧線,重重摔在地上,又滾出去五六米才停下。
人群"嘩"的一下散開,又忍不住圍上去看熱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