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娟現在都記得,當初看到李九兒穿著那身裙子和小皮鞋出現在她麵前的時候,她心裡是有多麼的羨慕。
雖然李愛娟很愛自己的家人,但不得不說,她那個時候真的生氣過為什麼自己沒有出生了李九兒家的想法。
李九兒不僅有和那多衣服鞋子,她還不用乾活,成年之後,她的哥哥堂哥們更是到處奔走,隻為在縣裡給李九兒找個體麵的工作。
雖然最後沒有找到,也足以看出李九兒幾個哥哥們對她有多麼的寵愛。
聽說,有工作的哥哥每個月還會給李九兒一定數額的錢。
她寶媽也會想方設法地弄些工業票、糖票和布票。
也正是因為身上有錢和票,李九兒才能時不時的去縣裡買東西。
所以當她知道李九兒竟然和家裡鬨崩了的時候,她是十分驚訝的。
李老太搖了搖頭:“這孩子寵的太過了就不聽話了。”
李九兒比李愛娟小六七歲。
事情發生的時候,李愛娟早就嫁人了,孩子都已經生了兩個了,
那是十幾年前,李九兒剛剛二十歲。
這個年紀還不結婚,在鄉下的話就已經算是大齡了。
其實她從十八歲開始,家裡人就想著給她找對象,但是找一個,還不等李九兒相看,家裡人就能找到這人不少的缺點,覺得對方哪哪都配不上自家的九兒。
這麼拖著拖著,李九兒就二十了。
家裡人對她的年齡倒是沒有著急,但是附近村的優質男性都已經被他們挑了一遍了,要想再找的話,就隻能去更遠的村裡或者直接去鎮上、縣裡找了。
李九兒家還不希望妹妹嫁的太遠……
“隻是他們家都沒有想到,李九兒自己就找了個對象。”
這事李愛娟還真不知道:“是她現在的丈夫?”
李老太搖搖頭:“這對象是當時下鄉的知青。”
知青?!
李愛娟十分驚訝,雖然她常年不在杏樹村,可她也知道,這杏樹村的知青哪怕是之前在村裡結婚的,最後都沒有留下來,全部返城了。
“當時鬨的可轟動了,雖然這話說了不好聽,但有人說曾經看過李九兒和那個知青鑽過小樹林。”
李愛娟確實挺震驚的:“都傳言成這樣了,那李九兒怎麼沒和男知青結婚?”
“她倒是想結……”
“她家不願意?”
李老太搖搖頭:“是男知青不願意。”
畢竟傳言都成這樣了,李九兒家就隻能認栽了。
李老太估計傳言應該是真的,否則按照李九兒父親的習性來講,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疼愛的女兒嫁給一個知青的。
“因為李九兒家讓他們先領證在辦婚宴。男知青不願意。”
聽到李老太的話,李愛娟冷笑一聲,前幾年的時候村尾李嬸的媳婦不就是因為沒有領結婚證,高考考出去了之後就再也不回來了。
這個男知青心眼子還挺多,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算計了。
男知青不願意負責,這事真鬨出去了就是兩邊都不討好了。
李九兒倒是願意不領證隻做事實夫妻,但李九兒的父母叔叔都不願意。
所以就將李九兒鎖在家裡,還輪番的看守。
“李九兒的父親很有耐性,整整關了李九兒半年,直到男知青又籠絡了一個鄰村的小姑娘,並且和那小姑娘辦了婚宴,這才放李九兒出來。”
李愛娟有些唏噓,卻不知道這件事情跟她最開始的問題有什麼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