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是從50個王者裡麵選出15個精英。這對於參賽者來說很難,但對於導師們來說也很難,有些人實力旗鼓相當,就要看舞台上的表現力,綜合素質等。
總之對於導師們來說,也是難分難舍。
而我就是在這些精英當中脫穎而出,再一次給了大家一個大大的驚喜。
而我這次選的昆舞派也並不是獨樹一幟,實際上這50個人中,就有三四個是表演昆舞的。
瑤老師給我普及中國古典舞四大派係的來源與區彆,原來古典舞也有不同的派係:
一、“身韻”流派
“形、神、勁、律”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身韻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開先合”等“從反麵做起”的運動規則,與“平圓、立圓、八字圓”的“三圓”路線規則,好比是身韻語言的“語法”。這些方麵構成了身韻語言的內部結構,加上身韻“形、神、勁、律”的表現方式,使古典舞具有了中國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學。
“身韻”流派和“昆舞”流派都來自於戲曲,其表現形態有較大的區彆。《“昆舞”與“身韻”流派的比較研究》裡做了詳細的分析:
北方地區的京劇“熱烈、奔放、明快”,同樣“身韻”流派表現出的“勁脆有力、剛武氣質、柔韌舒展、靈巧敏捷”等,與京劇風格特色相類。而“昆舞”流派一眼窺見,便情係於吳韻之地——吳儂軟語的“昆曲”,給人以“煙雨江南”的溫婉、清麗、美的性格特色。
昆舞來源於傳統劇種昆曲,由n市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院長,一級編導馬教授首創,提取了昆曲的優秀基因並加以改進整合,經約三年發展,已成為古典舞中繼戲曲身韻舞,漢唐舞,敦煌舞三大流派之後的第四大流派。
“敦煌舞蹈”源自敦煌壁畫,她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中原文明與西域文明交融薈萃的結晶,其動態、神韻在漢文化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凸顯中原與河西一帶的舞蹈素材,同時恰當地融入西域特色風格,形神兼備,具有西域、中原、地方“三結合”的特點,且具有古西涼樂之風格為主要動律。是一種獨具藝術魅力的古典舞蹈流派。
漢唐古典舞是以古代文明史中最輝煌的漢、唐、魏晉精神和藝術氣質為審美主乾,以漢、唐和明、清戲曲舞蹈為支點,全麵研究、繼承古代具有經典性舞蹈文化,並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哲學觀和社會科學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堅持自主創新。以創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舞蹈文化為目的,而創建的古典舞學派。
聽她講完這些,我才明白。
以前我以為古典舞就是古典舞,隻是大家服裝不同,而怎麼跳,反正古典舞就是柔美,唯美的感覺,至於跳法不同,就隻是編舞根據歌曲或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去編就行了。
現在接觸之後才知道原來裡麵還有這麼多學問。
當我扮上昆舞扮相,子染馬上在旁邊讚歎道:“米姐姐,你這也太好看了吧!就像是穿越過來,你就是英台本人。”
“收,我承認扮相有三分韻味,剩下七分看接下來表現。”
“不過這些腳本都被彆人跳過很多次了,特彆是前些年還有獨舞被選入教材了,你選的這個很難,但是我相信你肯定是沒問題。”
“嗯,我想試試。”
梁山伯與祝英台講的是: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當時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麵,於是她喬裝成男子,前往會稽郡讀書。途中遇見了會稽郡鄮縣書生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
梁祝同窗三年,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兒身,欲向祝家提親,但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鄮縣太守之子馬文才。之後,梁山伯成為鄮縣縣令,梁山伯憂鬱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離開塵世。
前段時間比較火的一個段子,就是關於這個故事經典的台詞:
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
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
梁兄啊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其實這個經典不管是作為情景演繹還是舞蹈,一般都是兩個人合作。
而我選擇的是一個人的獨舞,又要完整的表達整個故事的意義很難。
不過我隻需要表達出從英台角度出發點所感所想。
從初遇梁山伯的時候開始,到最後雙宿雙飛的心理狀態全部用舞蹈詮釋。
但真正在舞台上呈現出來,還是費了不少功夫。
所以等我表演完,台下叫好聲不斷,最後三位導師也毫不猶豫的按下了綠燈。
不管彆人是如何看待,至少在我表演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我心中英台此時此刻的心境。
她一直都是勇敢的,她也終於自由了。
喜歡身邊靚仔千千萬,獨寵嬌夫第一人請大家收藏:()身邊靚仔千千萬,獨寵嬌夫第一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