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國際風箏節主會場設在西子灣沙灘。清晨六點,許明遠和藍思遠就開始組裝"歸鴻"。晨光中,納米纖維製成的風箏麵泛著珍珠般的光澤,骨架采用藍思遠帶來的台灣特有輕木,重量比傳統材料輕了三分之一。
"這弧度..."藍思遠撫過風箏的翼型曲線,"和舅舅信裡畫的一模一樣。"
許明遠調整著牽引繩的連接點:"養父筆記上說,這種結構在逆風中反而能獲得更大升力。"他指向設計圖上那個小小的"h"標記,"他們四十年前就想到用這種空氣動力學原理。"
小滿蹲在旁邊沙地上,用樹枝畫著奇怪的圖案。"爸爸,星星爺爺說今天會有大風。"她突然抬頭,眼睛在晨光中異常明亮,"他說要小心...小心斷線。"
許明遠手上一頓。天氣預報確實顯示午後風力可能增強,但小滿不可能看懂氣象數據。自從來到台灣,女兒這些莫名的"預感"越來越頻繁。
會場很快熱鬨起來。來自十幾個國家的風箏愛好者陸續進場,五彩繽紛的飛行物漸次升空。當"歸鴻"展開時,周圍立刻聚攏了一圈圍觀者。
"這設計太獨特了!"一個美國選手驚歎道,"像是傳統中國風箏和現代滑翔翼的完美結合。"
藍思遠驕傲地介紹:"這是我舅舅和表弟養父共同設計的,他們研究了一輩子。"
許明遠注意到不遠處有位白發老者一直盯著"歸鴻",眼神異常專注。老者穿著樸素的灰色襯衫,胸前彆著"評委"的胸牌。
試飛開始。許明遠逆著海風助跑,藍思遠同時釋放牽引繩。"歸鴻"如真正的鴻雁般騰空而起,在湛藍的天幕上劃出優雅的弧線。不同於其他風箏需要不斷拉扯控製,"歸鴻"似乎能自主尋找最佳氣流,穩穩懸在百米高空。
圍觀者發出陣陣讚歎。評委席上的白發老者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他們。
"這風箏..."老者聲音顫抖,"是藍誌遠和許建國的設計?"
許明遠驚訝地點頭:"您認識我父親和養父?"
"我是陳誌鴻,台大航空工程係退休教授。"老者掏出一張泛黃的名片,"1975年,我們在甘肅同一個研究所有過短暫共事。"
藍思遠手中的線軸差點掉落:"您就是母親提過的陳叔叔?她說您幫忙轉交過信件!"
陳教授眼中泛起淚光:"雅芬還好嗎?當年她冒險幫我帶家書回大陸,我一直..."
"姑姑去年過世了。"藍思遠輕聲說。
海風突然變大,許明遠感到手中的牽引繩劇烈震動。陳教授急切地說:""歸鴻"不隻是風箏,它承載著更重要的..."
一聲脆響打斷了他的話。牽引繩突然斷裂,"歸鴻"如脫韁野馬般向海洋方向飄去。
"不!"許明遠徒勞地追了幾步。風箏很快變成一個小黑點,消失在海天交界處。
陳教授臉色大變:"必須找回來!那風箏上有..."他猛地刹住話頭,警惕地看了看周圍。
小滿卻異常平靜。她扯了扯許明遠的衣角:"爸爸,風箏在等我們。它落在有紅色石頭的地方,下麵還壓著個鐵盒子。"
"你怎麼知道?"許明遠蹲下身。
小滿眨眨眼:"星星爺爺告訴我的。他說...說那是他和許爺爺年輕時藏的東西。"
陳教授聞言一震,急忙拉住許明遠:"你女兒...她是不是經常能"看到"或"聽到"些特彆的東西?"
沒等回答,藍思遠已經找來一輛觀光車:"西子灣北麵確實有片紅岩區,我們快去!"
二十分鐘後,他們在偏僻的海岬找到了"歸鴻"。風箏完好無損地卡在兩塊紅褐色礁石之間,下方確實壓著一個鏽跡斑斑的鐵盒,與高雄家裡發現的那個幾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