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縣縣委大樓,地下檔案室,上午947
吳歡將茶餅放在紫外線燈下,褐色的包裝紙漸漸浮現出淡藍色的紋路——是茶山地圖,精確標注著古墓的七個通風井位置。而茶餅本身散發出的熱量,讓空氣中的茶香變得異常濃鬱。
"1988年的雲霧村特供,"蘇晚晴用鑷子輕輕揭開茶餅表層,"當年省裡特批給參與古墓勘探人員的補給品。"
茶餅碎裂的瞬間,一塊拇指大小的金屬片掉了出來。它形如茶芽,表麵刻滿納米級紋路,在燈光下泛著幽藍的光。
"量子共振器。"劉紅兵戴上特製手套將其拾起,"日軍當年研發的生物量子接口,用特定品種的茶樹dna作為加密媒介。"
吳歡突然明白為什麼孩子們的血管會浮現分形圖案——那些茶苗的基因被改造了。
新城小學禮堂,上午1012
本該空無一人的禮堂裡,三十張課桌整齊排列。每張桌上都放著一杯冒著熱氣的茶,水麵漂浮著未展開的嫩芽。
鄭雪帶著防化小組破門而入時,發現所有茶杯裡的茶葉竟以相同頻率旋轉,形成微型旋渦。而禮堂的黑板上,不知被誰用粉筆畫滿了與孩子們血管中相同的分形圖案。
"檢測到4.7ghz的微波脈衝,"技術員盯著儀器驚呼,"這頻率……是5g基站的軍用頻段!"
茶山古墓入口,上午1030。
吳歡蹲在最初發現金屬絲的位置,指尖撫過泥土。地下傳來細微的震動,仿佛某種龐大機器正在啟動。
"蘇主任,"他頭也不回地問,"你爹當年到底是怎麼中斷係統的?"
蘇晚晴沉默了幾秒,突然扯開襯衫領口。她鎖骨下方露出一塊陳年傷疤,形狀與茶芽共振器完全一致。
"不是中斷,"她輕聲說,"是替代。"
山風突然變得急促,新栽的茶苗集體沙沙作響。吳歡的手機震動起來,醫院傳來的最新視頻裡,昏迷的孩子們正同時抬起右手,在空中劃出茶道"點前"的手勢——
而他們指尖劃過的軌跡,在空中留下了肉眼可見的藍色光痕。
青林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上午1035
藍色的光痕懸浮在空氣中,像被無形的手指勾勒出的茶道軌跡。三十多個孩子的手勢整齊劃一,指尖劃過的路徑在監控攝像頭下形成連貫的日文符號——
"認證開始"
認證開始)
吳歡的手機屏幕突然跳出一條加密信息,來自劉紅兵的私人頻道:
「茶山變電站的備用電源被遠程啟動了,有人在引導係統完成認證。」
蘇晚晴盯著病房監控,瞳孔微微收縮:"這不是普通的認證協議……他們在用孩子的神經反射做生物密鑰。"
她突然轉身衝出病房,吳歡緊隨其後。走廊儘頭的應急燈不知何時變成了淡藍色,隨著他們的腳步有節奏地閃爍。
茶山古墓,通風井7號,上午1048
防化部隊已經封鎖了整個區域。吳歡彎腰鑽過警戒線時,發現腳下的泥土正在輕微震顫,仿佛整座山體內部有什麼東西在蘇醒。
"信號源深度增加到20米,"技術員盯著儀器,"等等……結構掃描顯示下方存在一個球形空腔,直徑約15米——"
蘇晚晴突然搶過平板電腦,放大熱成像圖的邊緣:"這裡!有一條通道連接變電站!"
她的指尖戳在屏幕上某處,吳歡立刻認出了那個位置——正是上周市委常委會上,張克儉力主修改設計圖的電纜溝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