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咱文教堂的陳知事,陳世俊。”
“世俊,給你介紹一下咱們保民社的各位要員,這是度支堂年叔,報社陳應魁,農會總務黃必昌,保民營總務張國棟、操練周懷慶、軍需周昌鶴,格物堂蘇紹喜,保戶堂付惟賢,農事堂黃必功,商務堂周懷祺,雜貨堂李升。”
“保安堂禹允貞今日有事,來不了,這是大夫韓雲英代為議事。”
陳世俊一一見禮,心中感歎萬分。
這群人和玉女峰上那群武人,真是格外不同。
這幾日在楊家莊,和楊老爺、熟識的王老爺交談,他們言語中對李際遇、杜二等人甚為鄙夷,稱之山大王。
而這保民社眾人,各自負責有產業,涵蓋兵、農、工、商、醫、文,管著本縣大大小小的廠坊、工人和雜貨店。
怪不得周懷民能隨手拿出一千條棉被,養活起幾百名社兵,鋪路架橋,造武器,造炮。
想想自己曾經在玉女峰上的日子,要麼吃飯烤肉,要麼切磋武藝,要麼下山打糧,為部眾分糧。也確實是山大王。
而這群人組織嚴密,一環扣一環。
自己雖無功名,但自小能寫會算,精通醫道,在商務堂裡卻聽的雲來霧去。
要說自己一個新來之人,本該防備一些,但這幾日,周懷祺陪著自己一一講解,真沒把自己當外人啊。
這幾日他在楊家莊辦公,最大的感受是,周懷民此人的聲望極高。
自己之前確實對他有誤解,因為即使他作假,楊家莊那麼多和他接觸的人是做不了假的。
無論是士紳、廠長、社兵、女工、男工,隻要提到周會長,都是發自內心的佩服和信任。
也見到有一些工人到楊家莊鬨事,主要是針對做工期間的一些獎罰、克扣工錢有意見,來商務堂告廠長的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人人都毫無疑問的承認一點,沒有周會長,他們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
周懷民道:“現在我縣廠坊急缺賬房、識字工人,工錢漲了又漲,就是招不到人。所以文教堂要趕快轉起來,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教化村民。”
年邦弼摸了摸胡須,疑道:“開封一帶春夏特旱,鬥米千錢,現在又鬨了澇災,最近半個月不是來了許多那邊的災民?也沒能寫會算的?”
李升道:“年叔,貧苦百姓本就為了吃口飯掙紮,稍微受災,就要破產。平時哪裡有餘錢入私塾,上學堂?我也是正月到這裡跟著民哥學的。”
“我也是,我們保安堂也讓不少人能寫會算了。”韓雲英插話道。
張國棟點頭:“允貞這一點做的很好。咱們也不能等,我看當務之急,就是識字、算數,入門都挺簡單,隻教工人,選出善學之人,再擇優轉為先生,教授孩童。”
周懷民笑道:“國棟此言,正合我意。人不學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咱們就是要擇優,會有算學天才的。”
周懷祺疑惑道:“但廠坊工人平日還要做工,什麼時辰教,如何教呢?”
陳世俊講道:“我這幾日在懷祺陪同下,對咱們整體有個了解,咱們廠坊基本分布在楊家莊、周家溝附近,可在這兩個村設工人學堂,午時有一個時辰休息,可至學堂。”
“這個主意不錯。”眾人點頭稱讚。
韓雲英道:“兩個學堂,租兩間民房,頂多也就夠八十人,是不是太少?”
周懷民拍板道:“不少了!凡事不要追求儘善儘美,先做起來!選各廠優秀工人,克難英烈家屬,優先進入學堂!學堂之事就這麼定,世俊自己安排瑣事。”
陳應魁見陳世俊的事已了,再道:“我說一說最近記實們搜集到村民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村民想蓋磚房,昨日一場雨,不少人家的土坯牆漏水。”
韓雲英補充道:“沒錯,床被都濕了,這幾天一直陰天,不好晾曬,前來保安堂看病的村民多了許多,大多是傷寒。”
周昌鶴突然叮囑韓雲英:“忘了和你們說,凡是克難家屬前來看病,掛賬即可,到時和我結算。”
周懷民問周懷祺:“現在建築廠的工人招滿了沒有?”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