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所有人都可以挑水?”
周懷民對眾人笑道,“咱是保民的農會,又不是惡霸。當然村裡所有人都可以挑水,但隻限農會成員。”
黃必功有些激動:“如果真有這樣的水井,那我們這窮苦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
周懷民送了二人出門,回來喝了幾口茶。在屋裡來回踱步,瞥見禹允貞的父親禹廷璋一直沒說話,埋頭在寫著東西。
禹廷璋隻會教書,其他的一概不會,平時洗腳水還是禹允貞幫他打好。可見之前真是個大老爺。
這麼個人可不能讓他閒著。
所以這幾天周懷民寫了一篇《學堂論》,名字起的挺唬人,其實就是教學操作手冊。
《學堂論》主要針對目前不識字的兒童,進行啟蒙教學。
操作手冊分為三個部分。
其一:如何製定啟蒙教科書,開設什麼課程。
其二:學堂大院的規劃細節、教室的規劃細節、課堂禮儀。
其三:教學過程的新思路,如何更有效的鼓勵和啟發學生進行互動識字。
其四:達到哪種程度算是完成蒙學。
周懷民問道:“禹叔,學堂的課本你編的如何?”
禹叔放下毛筆,拿出一本書,遞過來。
“這國語一書,早按東家的《學堂論》編好,上次你看過之後已謄抄了四十本。經學一書還在編寫。”
國語,其實就是語文書。類似識字本。
先是最常用之字,日、月、星、人、口、手等識字入門。
然後就是認識日用物品的文字書寫方法。
每個字的配圖,是請禹允貞來繪畫。
“國棟,你負責編寫的數學呢?”
“有了一半,我越發覺得你畫的這些123456789,用來計數和運算非常方便。”
“以你的算學基礎,再用這個符號,想必更厲害了。你看過《幾何原本》沒?”
“聽我爹說過,但沒見過。”
“改天有機會了,我看看能不能搞到一些,這些對我們挺重要,你平時多研究研究。”
周懷民仔細翻看禹廷璋編製的《國學》一冊,和自己在《學堂論》中的要求差不多。
“很好,這國語作為啟蒙已足夠,數學寫的也夠,能簡單認識一些數字即可。學堂有這些課本。我看可以開課,先讓孩子們學起來。”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