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格物致知,富民強國。”
“知識就是力量。”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目前人力物力都匱乏,隻能做到如此程度。
周懷民又站在了熟悉的講台上,他看著眼前這一切,雖是簡陋,但非常欣慰。
引著學生按照個頭從低到高依次坐好,周懷民朗聲說道:“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周懷民指著最前麵的一個學生,“你說。”
這學童,看著有六七歲,穿著一件發黑的破麵棉襖,小聲說道:“你……你是東家。”
旁邊有幾個男孩捂嘴偷笑。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阿毛。”這是譚鐵匠的孫子。
周懷民笑了笑,對眾學童道:“從今天起,你們就正式成為一名學生,開始讀書寫字。我呢,叫周懷民。”轉身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禹叔幾人都在旁邊站著,看著周懷民拿著粉筆,噠噠噠的寫字。
“這比族中的私塾裡,用朱筆在木板上書寫示範好用,真是好東西。”禹廷璋用手摸了摸黑板,心中暗道。
張國棟伸手取來一個粉筆,掰斷遞給禹叔,自己細細研究。這就是用石灰而製。
周懷民道:“在這學堂裡,我不是東家,也不是你們的叔兄,你們都稱我們為先生,這是禮節,明白了嗎?”
下麵學生點頭稱是。
周懷民又道:“如果你們明白了,就要大聲說,明白。再來一遍,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
“大聲點,喊出來,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稚嫩的童聲在空蕩的教室中回響。眾孩童喊完,部分膽大好玩的男孩,開心的笑起來。
“一會我介紹你們的先生,你們要站立對先生鞠躬敬禮,並回:先生好,以示尊重,明白了嗎?”
“明白!”
“這是你們的蒙學先生,禹先生。”說完,禹廷璋走到講台前。
眾學生嘩啦啦站起起來,躬身喊道:“先生好!”
《學堂論》的拜師和禮節結合了古今,並非完全按照後世的經驗,而是周懷民對教學的個人理解,基於當前,略有簡化和改變。
於是禹廷璋也回道:“學生們好。”
“這是你們的算學先生,張先生。”說完,張國棟走上前,互相敬禮。
“我是你們的格學先生,周先生。”互相敬禮完之後,周懷民見學生們還在傻站著,忙道:“好了,可以坐下了。”
《學堂論》規定,入學第一課,即為格學先生的課,須和學生講開學三問。
“學生們,我且問你們,你們知道打雷為什麼會下雨嗎?”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