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的煤爐暖管冒著熱騰騰的煤煙,排出室外。
窗外已是漫天大雪,簌簌而下,已是房舍皆白,籠蓋四野。
“孩子們!”眾人看向窗外的眼神又被周懷民拉回來。
“打雷為什麼會下雨?天冷為什麼穿棉襖?為什麼會有冬天夏天?這三個問題正如這冬日的雪花,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奧秘等著你們去探索。而識字算數就是你們探索的最好工具。”
說完,周懷民走到後排,請蒙學先生前往講台,開始講授識字課。
隻見禹廷璋走上台,注視著學生,說道:“上課!”聲音厚實沉穩。
學生站起回禮。
禹廷璋從布兜裡拿出一個木板和幾張紙,把紙夾到木板上,每張紙上各有一字,還有配圖。
一一把識字板講給這些新入學的農家孩子們。
禹廷璋很快就發現,這種看圖識字的方法一目了然,簡單有效,即使是像阿毛這種六歲的學童,也是很快就能掌握。
他在族中私塾教授學生十年之間,都是學著幼時老夫子的樣子,一板一眼的傳授啟蒙。
也許就是這樣,傳承了幾千年,從未有人想著做出改變,每個讀書人都以敬天守規,效法先祖為榮。
但今日,仿佛在漫長的冬日裡,一聲春雷,有嫩芽破土而出,感受到一股新鮮的生機和春意。
周懷民和身邊的禹允貞悄聲說道:“允貞,看你畫的多好看。”
禹允貞抿嘴側麵輕笑,小聲回道:“這還你的主意,我隻是動手畫一下。”
周懷民揣起雙袖,轉頭問道,“是禹叔教你的繪畫?”
禹允貞手攏額前碎發,輕歎一聲,“是我娘。她在逃亡那天被流賊害死了。”
“怪不得。”周懷民看著禹允貞神情有些落寞,從袖口裡掏出一紙卷遞給她。悄聲說道:“這是我設計的衣裳圖形,你看一下喜歡不喜歡,如果可以就讓織造坊去做。”
禹廷璋父女三人逃來,一個換洗的衣服都沒帶。現在禹允貞身上穿的,還是暫借大嫂的衣裳。
禹廷璋其實心裡並不樂意,這周懷民大嫂是寡婦,自己女兒尚未婚配,怎穿她的衣服有些晦氣,但這村裡,彆人也沒什麼好的衣裳,眼下冬日正寒,時事逼人,隻能如此。
周懷民並不介意,甚至提出來這主意時都沒想到這一點,看到禹廷璋神色不自然還奇怪,後來才想到這關節。
他們食宿不用花錢,但居家日用還是要掙工食銀來采買,雖說禹廷璋提前支取了二兩銀子急用,但現在被賊寇鬨的,鎮上集市都不敢去。隻能和村民互換一些家用之物。
周懷民設計的這些樣式,都是以明末女衣為原型,去除了一些古樸的花紋,並不是說它不好看,而是做工複雜,成本高耗時長。
又添加了一些後世的時尚元素,讓女衣風格整體看來更顯活潑青春,個性張揚。
這紙卷就像水滸傳的英雄畫,禹允貞喜不自禁的看著每個款式,好大一會才指著一個衣裳說道,我喜歡這個。
這是一個一片式淺黃穿孔鎖邊百迭裙,搭配薑黃布麵直領白色對襟加絨半袖披襖,款式簡單,染料也不複雜,還加了後世現代風的收腰扣邊。
兩人正在討論衣服顏色搭配和設計,隻聽台上禹廷璋重咳了兩聲,趕忙中止討論,彆影響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