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二牛被分到閆記打井隊第三隊,和同村幾人拉著板車,在隊長帶領下,跟著周家溝負責打井的周分事,派往西林莊打井。
昨天晚上都躺在被窩裡了,突然被村裡閆記一個總管喊過去。
趕忙起床穿衣,急匆匆趕到,才得知告知以後不用再拉煤球,現在大老爺接了一個打井隊的活,工錢二兩,問願意不願意。
這還用說嗎?當然願意啊!
之前就在村裡和鄰村給人打短工,幫人掏糞、和泥、拉貨、紅白喜事幫忙,一個月能掙個三四錢銀子,這也看運氣。
自己有父母二老,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有個妹妹已嫁出去,一家人一直過的緊巴巴,特彆是現在這是四月,青黃不接的時候。
每年這個時候家裡的秋糧都已吃儘,都要開始餓肚子,每天喝兩碗野菜稀粥,湊合著熬到夏收。
即使如此,自己還是閆記老爺的遠房堂親,偶爾也能被照顧一下,能接到一些短活。
自從正月裡起,被閆記老爺的總管喊過去,問自己要不要跟著閆老爺乾長工,一個月一兩,負責拉煤球,閆二牛二話沒說就一口答應。
一兩銀子,而且是月月穩定的工食銀,好死不活了三十多年,還是頭一遭有這麼好的收入。
拉貨確實累,特彆是剛下完雪那一段,路上泥濘,板車動不動就陷入泥地,還要備上鐵鍬,挖土墊道,才好讓板車拉出。
熬過正月,天也暖和起來,不再那麼受罪,閆老爺也怪照顧自己,從不克扣自己的工食銀,自己現在已掙了四兩銀子,不僅還了一些借貸,家裡從周家溝雜貨店添置了一些日用家具和米糧,好過了太多。
現在正是四月天,往年這個時候,又到了一家人搶著薅野菜,喝粥餓肚子的時候了,但今年不一樣,自己努力辛苦,讓一家人第一次在四月裡吃上了飽飯。
閆二牛覺得自己真的很牛,能讓一家子吃飽飯了!
而現在,總管告知還有一個每月二兩的活讓自己做。閆二牛想都不想就接,直跪下感謝總管和閆老爺的大恩大德。
總管笑道:“你們彆看這活錢多,做起來也不容易,老爺說了,你們都是平時做活認真踏實的人,這是信任你們,才派給你們。若是這次做砸了,以後就永遠不給活。”
眾人心裡打鼓,自己也就能出點死力,並不會什麼工匠活,忙問是做什麼。
總管道:“切莫問,明日一大早,隨我去便知。”
天剛蒙蒙亮,閆二牛便早早起床,隨負責帶隊的閆總管,五十人浩浩蕩蕩一路向東前往周家溝。
走到大峪溝鎮,天已大亮,開始順著泗河旁的鄉道往北直走。
踏上鄉道,眾人都震驚不已,這路什麼時候已如此規整,不像來時走的路,坑坑窪窪,都是多年的車轍深溝。
眼前這鄉道,極其平整,寬度也相同,且加寬了不少。
兩邊已開挖好了水槽,還有一群人拉著板車,裝著柳樹苗,正在水槽外開挖種樹,每三丈一顆,兩兩對齊,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路。
眾人踏著這煤渣路,咯吱咯吱響,腳下也走的快,趕上了一個車隊,車上全是裝滿了煤,竟有二三十輛板車之多。
路上還有不少婦女,一邊說笑,一邊急步向北趕。
聽閆總管說,這些人全都是趕往周家溝紡紗坊做工的,再往前走就是周家溝。
“看!前麵有座大橋,有些奇怪,不是磚砌的。”打井隊裡有人眼尖,已遠遠看到左手邊河裡橫著一個大橋。
說是大橋,那是這些村民沒見過真正的大橋。
閆總管笑道:“這是周記搭建的鐵橋,整個橋座用精鐵紮到河裡,上麵鋪有木板,名字叫白窯橋。”
“嘖嘖嘖……這周家溝真有錢,這麼多精鐵,多浪費。”
來到村口,格物堂知事黃必功早早在這裡迎接,十個打井車隊昨天就已準備好。
“閆總管,會長說,咱們閆記每個打井隊成員,都要穿上工服,工服已為你們準備好,大家可換上,以後做完工可帶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