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民這幾天正盯著各村夏種。
明末的氣候,不比後世。
即使是後世,周懷民記得小時候就比參加工作後要冷的多。
幼時河流,冰凍有五指之厚。每日上學路上,枯草都蒙上一層寒霜。
而成年後冬日最嚴寒時,河麵背陰處才有烙餅般的薄冰。
在當下明末,收麥時長也比後世要長的多,要半個月左右。
忙活完收麥沒歇幾天,就要立刻開始夏種。
不然秋收時若遇霜凍,可就要大幅度減產。
農會為各戶包稅,也為各戶節省了一些時間,提前種秋。
從八裡溝回來路上,周懷民帶著眾人,到各村地頭上轉。
先是到村田,村民都頂著日頭,在田間播種,見到周懷民等一眾人身著農會及社兵衣服,熱情的打招呼。
周懷民抓起田裡的土,之前澆過,大多有墒,和八裡溝一村民說:“老鄉,農會有沒有和咱們說夏種推薦種什麼?”
村民不認識周懷民,答道:“說了,這不,我也是在種豆,聽周會長的話應該沒錯。”
周懷民又挖了一些田間糞肥,嗅了嗅,問道:“這墒還可以吧,我看你這肥漚的不是太好,還有味。”
村民笑道:“墒還可以,農會裡說了,出苗後再澆一次水。肥我漚的晚了,沒想到你一個小夥子還挺懂的。”
張國棟看著周懷民一舉一動,心裡歎道,這個人的人格魅力太強,自己和他在一塊,總是容易生出敬佩和模仿之心。
附近田裡乾活的人,有認識周懷民的,都跑了過來,熱情的喊道:“周會長!”
村民這才明白麵前這人原來就是人人稱讚的周會長,忙道:“周會長,這地方又臟又熱,你去地頭樹蔭那。”
張國棟看著圍在自己身邊的人,有男有女,都一臉敬慕的看著周懷民,想和他搭上話。
一年輕人道:“就是,周會長,你去樹蔭那涼快。”
周懷民笑道:“無妨,大家都去忙吧,加緊播種,彆耽誤了秋收,不過天熱,注意不要中暑,帶一壺涼白開下地。”
眾人又路過門頭溝等幾個沒有農會的村莊。
下到村田,方圓幾裡的良田大多都已龜裂,田土板結。
即使種下豆種,也難以存活。
而且又白又硬的田地間,龜裂縫中,趴著不少蝗蟲、螞蚱。
周懷民順手撿起樹枝一掃,四散蹦開,雖然不至於遮天蔽日,但蝗災之象已起,如果明年再旱,這田間蝗蟲卵就會大量孵化。
轉頭和後麵跟著的高淺霜道:“你記一下,下一期內容裡麵,要指導養雞的村民,散養雞到田地間,多撥蟲卵吃。”
張國棟連連點頭,看著高淺霜從包裡拿出炭筆和本,笑道:“這個好,這知識還是要從實踐中來,不到地頭看看,如何能想得到?”
周懷民歎了一聲,道:“正是,你們平時也要多到各村社兵駐地去看看,多了解社兵的難處,生活,看有什麼需要。”
見遠處依稀有老農挑著水,舀一勺,種一下。
周懷民上前搭話:“老鄉,你這樣種法,能出苗的,也就十有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