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村崔家老宅。
張國棟正為布告用印,笑道:“你們猜社長他回村乾啥去了?”
周昌鶴掃著地:“定是去找格物堂那幫工匠。”
禹允貞端著水盆進門便道:“他什麼事都會和我們商量,隻有這格物堂的事,他隻和蘇紹喜、宋斌、譚叔幾人商量,沒事了幾人便搗鼓來搗鼓去,弄的滿身都是臟兮兮的。”
黃必昌一邊寫著農會操作手冊,也不抬頭:“想和咱商量,咱們也不懂啊。”
禹允貞一邊給地上灑水,一邊道:“從邙嶺送來的傷兵,已經死了三個,改天你們碰到國忠和小武哥,說一說,看看商隊能不能從臨清找一些致麻的藥材和藥方,打聽打聽。”
張國棟點頭:“允貞現在真的很厲害,不但會外傷護理,還懂號脈,如今也會主動解決問題。”
禹允貞笑道:“那是,不然民哥昨天為啥讓你們向我學習呢。”
周昌鶴壞笑道:“是,是。我們確實要向你學習,二民叔和你講的多,和我們講的少啊。”
禹允貞用手蘸水,彈他一臉,瞪他:“你什麼意思?”
周昌鶴擦著臉:“誇你呢,你看你多厲害,救了昌寬婆娘和兒子一命,昌寬見你比見我都親。”
張國棟站起來,盯著牆上的地圖,背著眾人道:“付長秋這幾天該來了吧?”
黃必昌趕緊去把門關上:“每次隻賣給他七天的鹽,今天就該來了。”
周昌鶴走近前,看著地圖鞏南一帶:“趙至庚昨日也已啟程,二民叔估計回去是搞什麼重要的東西,我們也不能落後,老黃,現在鞏西有幾個農會打井鋪路開始運轉?”
黃必昌道:“現在以宋陵村為中心,主要沿著鄉道附近,已駐派了十二個村,現在整個鞏縣,還沒有農會的,鞏北七八個村,還有鞏南一帶十幾個村。”
張國棟點頭:“馬巡檢已死,他堂弟也許會接替巡檢,他這幾日來找我們請求開辦農會,尋求我們保護。”
周昌鶴冷笑:“他接替又如何,這個巡檢位置是個燙手山芋,他一時難以服眾,隻是為了能發財。”
黃必昌道:“所以我這邊派了兩個得力的分事,去幫他成立農會,抓緊建立工坊,練農兵,吸納村民做工,把雜貨店也鋪過去。”
張國棟道:“鞏北那幾個村子,被劫掠一空,你們也要抓緊建農會,打井,供糧,鋪工坊和雜貨店,練農兵,再遇劫掠也有反抗之力。”
周昌鶴道:“沒錯,隻要黑石關村被我們掌控,就能控製渡口,方便運貨和阻止杜二前來劫掠,付長秋說了,杜二可是打過咱們周家溝的主意。”
周家溝格物堂。
蘇紹喜看著周懷民用炭筆畫著圖紙,道:“東家,你說我們造炮,會不會被官府抓?”
不待周懷民答,宋斌憤恨道:“比起家人被流賊蹂躪,你還會在乎這些?”
蘇紹喜訕笑道:“我隨口問問。”
周懷民笑道:“因為這旱災、土寇、流賊,我本意隻是想保全周氏親族性命,隻是後來縣尊托付,求救一縣之民。才不得不如此勞累,要不然我早早去考功名去了。如今兵荒馬亂,我等鄉賢良紳隻為自保,待朝廷剿滅賊寇,自當銷毀。”
有一工匠道:“我家是登封的,有許多大老爺拉攏宗族,修築青磚寨堡,買來火銃土炮協守,汝州那邊流賊來去如風,官紳寨堡極為常見。”
譚向道:“咱周家溝不也有寨堡,用柵欄圍的哨塔。咱這邊匪患還好,阻攔尋常賊寇夠用。”
河南這地界,巡撫忙著剿匪,各府忙著守城,縣裡忙著完稅。
皇權不下鄉,鄉下是鄉紳的地盤,都在忙著自保,誰也顧不上誰。
蘇紹喜等人點頭,問:“這土炮咱們如何造?東家可有什麼思路沒?”
周懷民指著圖紙:“我提一下要求,你們來解決。”
“其一:要善用我們現有的工坊工藝優勢,用最好的精鋼鑄造。火藥直接用倉窯裡做好的原料配製,這是我打探到的配比,你們看一下。”
“其二:土炮和你們空心鑄造的車軸差不多,隻是口徑更大。為便於社兵防禦流賊,機動性要強,大概二百斤左右,一匹騾馬要能拉動。”
“其三:為土炮設計專用的炮車,炮車用空心鋼軸鑄造,土炮可用粗柳釘固定在炮車上,發射炮彈無需卸下。”
“其四:你們看這裡,火藥和炮彈從前麵裝入,後麵可插入引線引燃火藥。可裝炮彈和散彈。”
“其五:還是那句話,要注重記錄工藝數值和勞動分工。像炮車,研製後交給北林板車廠去做;炮彈,研製後讓各個工具坊承接鑄造,我們采買即可,你們不用費心。”
宋斌問:“那震天雷和鐵蒺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