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服務站再不是木樁油布草棚,而是推倒重建。
紅磚蓋的服務站舍三間,站舍外立一木柱,木柱上懸掛嶄新的站招,上書:楊家莊車站。
站舍外仍延伸出幾個涼棚,涼棚柱子上掛有警鈴。
棚下有土灶、鍋爐、飲茶、方桌、凳椅。
服務站後麵新增幾間馬廄,用木柵欄圍了馬圈。
馬圈旁邊有六個車夫,拉著六個大家從未見過的四輪馬車!
對比中西方的出行、運輸工具,會有很大不同之處。
西方不流行用轎子,東方則幾乎是沒有四輪畜車,是中國工匠做不出來嗎?
不是,原因有二:
其一:道路質量差。官道多有車轍,路麵沒有固化,四輪馬車不好轉向,對四輪馬車普及起著決定性作用。
其二:歐洲牧場多。馬匹價格比明清便宜,決定了明清馬車昂貴,平民無法普及。
公交馬車由兩匹馬拉動,底座皆用空心鑄鐵,四個輪子,有兩條平行的車軸線,前軸後軸用鐵柱連接,連接處插入鐵釘,可以轉向。
底座上是鐵柱支撐的油布棚,四麵裝有木質窗戶,窗戶安裝的有玻璃。
整個馬車有兩排條凳,用布縫裹,麵對麵可坐,一共能容八人。
由保戶堂出圖紙,向板車廠采買定製而成。
一個馬車造價不菲。
泥人張向身邊一名保戶堂乾事打聽:“叨擾,坐這馬車一定很貴吧?”
這乾事見幾人風塵仆仆,外來的縣民,得意道:“你們是偃師的吧?下次來,你們直接在黑石關花兩文錢坐馬車,就能到這裡,再不用徒步走這麼遠。”
泥人張幾個商販互視,震驚道:“兩文錢!這馬車一看就是高官豪紳才能坐的!”
乾事可笑道:“老百姓就坐不得?”
雕木商販汪餘慶驚道:“兩文錢能坐這麼遠?”
這乾事介紹道:“這就是周會長規劃的兩縱一橫,你們坐的就是一橫,從黑石關村一路向東直達周家溝,名字叫衛民路,又稱2號線。”
汪餘慶驚道:“這得有三十多裡地,就花兩文錢?”
乾事道:“就花兩文錢,就能從黑石關直達周家溝。”
幾人互視,本來震驚的顏色黯淡下來,心生嫉妒,眼見這鞏縣的村民日子好起來,而緊鄰的偃師,日子卻越來越難過,家裡婦女織的布都賣不出去了!
垂頭喪氣去棚舍裡喝茶水去了。
任莊會長趙良棟眼前一亮,不住的讚道:“不錯,不錯,咱們這服務站又和往日大有改進,更詳儘周全了。”
韓好生喊道:“各路馬車,開始上路!”
原本雇傭的六個馬夫,早已準備妥當,在馬圈旁等待。
聽到掌櫃號令,馬鞭一甩。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