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狹窄,隻能先遣一哨,康廷光聽令,忙喚:“第一哨辛有福,你為前哨,先去打探!”
“鞏縣老爺們!救命~”有一大家子,個個身著綢麵棉直裰,一看就是富貴人家。
為首一人有五十出頭,帶著三個婦人,還有一個小兒子,約莫十三四歲。
後麵跟著一中年,約莫有三十多歲,也帶著一家人倉皇奔來。
一家人來到跟前,呼哧呼哧喘著氣,一時半會說不上話,總算安全了。
一旁的彭會長介紹道:“這年紀大的是登封丁香集的楊崇敬楊老爺,中年人是山口田灣村的馮良憲馮老爺,家裡有個小鐵礦,附近人有不少在礦上做工。”
幾人心道,怪不得不怕社兵,想必也是知道鞏縣農會的名聲。
周懷民幾人忙招呼坐下歇息:“鄉親們,這裡有水,喝點水壓壓驚。”
楊崇敬也顧不得喝水,他掃了這些人一眼,直接對周懷民道:“您就是周會長周老爺吧!”
周懷民驚異,這紳老的眼光倒是毒辣。
“是我讓從密縣來的難民往北走逃到你們鞏縣的,他們到彆的地方也是凍死。”楊崇敬接過婦人遞來的錦帕擦了擦汗,“周會長,給你們添麻煩了,現在禹州賊寇竄入登封,我等也不得不逃命到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眾人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楊老爺倒是個仁善之人。
“諸位鄉親放心,既來到此處,是怎麼也餓不著凍不著的,聽從安置人員安排就是。”
楊崇敬的心神定下,又仔細打量左右一番,歎道:“一直聽說鞏縣紳民齊心合力,周會長愛民如子,帶著鞏縣百姓安居樂業,今日一見,果然所言不虛。”
周懷民笑道:“過譽了,你們不在鞏縣長住,不用登記,先休息吃飯,我等協商後定把申賊趕走。”
楊崇敬是個老江湖,見這裡幾人要商議大事,忙帶著家人跟著負責安置的親衛社兵去往彆處歇息。
周昌鶴指揮輜重隊搭建工棚、醫棚。
炊事班的土灶已經圍好,從桂花廟村裡拉水熬粥。
禹允貞指揮親衛拉扯安置麻線,擺好桌子,分配登記處、分工處、聚散地,準備紙筆。
她招呼道:“付長秋!你帶著人去維持難民秩序,有哪個百姓身體不舒服了,直接帶過來,不用排隊。”
又叮囑登記處的薑蘭清:“先問問是不是無家可歸,這些都是近處的縣民,估計躲一陣還回去。”
付長秋正不知所措,聽了命令,趕忙帶隊分散開來,接應引導難民。
薑蘭清遮著嘴小聲問一旁的韓雲英:“他就是你未來的新郎君啊,長的蠻俊嘛,嘻嘻……你們都定親了,在這裡碰麵臊的慌不?”
韓雲英捶她一拳:“去忙你的!”
各廠的辦事人員早聞著風聲陸續趕來,都圍在分工處。
親衛哨長周懷禮,宣教官韓宏亮等人正教導第四營如何維持難民秩序。
周懷民見各人都已熟悉安置流程,各自忙活,心裡大為欣慰,自己也樂得安逸。
桂花廟彭會長指著後麵正遠瞧的村民,恭敬道:“周會長,俺村的人都想見見你。”
保民營幾人笑道:“走,去看看。”
“周會長!今天可見到您了!”一農兵喊道。
“周會長!聽說我們這裡也要建學堂,是不是真的?”一個男童手拿木槍,虎頭虎腦。
周懷民摸著他的頭:“對,建小學,明年的話,準備給大家免束修,能寫會算,才能掙的多。”
一村婦抱著孩童,笑道:“沒想到周會長這麼年輕,成親了沒?”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村民更信任成家立室之人。
周懷民抱過來孩童,逗了逗:“快了,快了。”
告彆村民,輜重參議周昌鶴看著遠處安置棚外烏壓壓的難民,歎道:“李升說,咱們的儲糧最近大幅度下降,邙山賊寇也購糧,來的外民手裡沒存糧也要用錢買,最近又接收了近千流民,個個張著嘴,糧食消耗太快!咱的玻璃大棚,也隻能補充點蔬菜,產的量很有限。按照這樣的形勢下去,儲糧撐不到明年三月。”
張國棟聞聲不語,隻呆呆望著遠處忙碌的姑娘、親衛和難民。
趙至庚皺眉,擔憂道:“夏糧要到五月才下,還有三個月的缺口。這麼多外民的口糧,三個月要四五萬石,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去哪裡找四五萬石?”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