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有孩童點燃炮仗,硝煙味彌漫。
保家路和衛民路十字路口蓋起了不少鋪麵、會館,路邊懸掛燈籠,和城隍廟、集市連成一片。
楊家莊隻有一個紡紗廠,主要照顧克難英烈家屬做工,屬於義廠,並不給楊家莊繳納利潤。
各會館、客店、鋪麵、會場、倉庫的房租和攤費,才是楊家莊最大的收入。
所以楊家莊會長楊君嶽這麼熱心經營,也是為了吸引人氣。
他雖失了地,但屬於主動均田,在鄉民間名望倍增,周懷民也儘可能在商業上給他指點和彌補。
經營工商業和集鎮基礎設施,這對於百姓就業、民生、周懷民、楊君嶽都是受益者。
北林莊的位置就差一些,讓會長王修安極為羨慕,也是想嘗試在村頭衛民路邊開設鋪麵。
儘可能往北和楊家莊連成一片,自己也沾點光,所以他也在村頭布置彩棚,懸掛燈籠,撐撐臉麵。
“丹姐兒,這家店叫保民客店,是不是很好笑?這鞏縣處處有些不同。”客店二樓,一個青衣小丫鬟接過小二送的熱水。
旁邊一位膚白凝脂,蹙眉桃麵的女子,名叫白丹,年歲約二十有三。
她本是洛陽南市街口百花酒樓陪酒的妓女,這兒的姑娘不像江南那些會吟詩作對的,但勝在有些姿色、酒量好,會一些舞曲,陪客人劃拳行令,圖個熱鬨。
楊君嶽通過洛陽的幫婆子介紹,請來在集市戲台歌舞助演的。
本來白丹聽婆子說是到鞏縣,不由得驚怕,她看著酒樓下賣胡餅、燒雞、擺攤賣菜的攤子,犯愁起來。
不去吧,兵荒馬亂的,收入微薄,自己年紀也大了,這酒樓不過是尋常的酒肆,駐店在這裡沒什麼好前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去吧,但那鞏縣是反賊窩啊,彆是一去無回。
最終還是同意,沒辦法,對方給的實在太多了。再不掙錢,連丫鬟都請不起了。
白丹望著樓窗外的街道集市,遊街百姓喧鬨,聽著炮仗聲連連,空氣中一股硝煙味,幽幽不語。
想起今夜乃除夕之夜,自己卻在這偏遠小鎮為了生計飄零,不免歎道:“原以為此地是賊窩,沒想到竟是桃源。守歲百姓在這裡看戲吃食閒逛回家安睡,真是讓人羨慕。”
周家溝平安院食堂。
大嫂劉世芳今天特彆高興,二弟周懷民喜歡熱鬨,嫌這幾個人過節太冷清,便把之前在這裡常住的李升娘倆、陳應魁父子、張國棟兄妹、年叔夫妻倆,都喊過來,在食堂一起吃個除夕飯守歲。
劉世芳、李升娘、年嬸三人是主廚,張元秀在旁打下手。
“怎麼沒喊允貞呢?”
“她肯定想來,她爹定是不願她來。”
廚房外,男人們正圍著桌子,為象棋走棋爭論不休。
此時周懷武帶著周懷倉、周昌賀,三人跑進來。
周懷武大喊道:“民哥,國棟哥,我聽說楊家莊來了一個名妓,咱們走去瞧瞧!”
劉世芳聽了,趕忙出來喝道:“不準去!你哥馬上成親了,彆給我找事。”
看見三人蔫了,她道:“給你們個活,我裝個食盒,去給允貞家、大杏家、陳世俊家各送一些青菜和餃子餡。”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