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孟津攻略_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4章 孟津攻略(2 / 2)

所到之處,猶如紅蟲丟入鯽群,翻騰滾浪爭相競食。

鄉下早已矛盾重重,勢如水火,一點就炸。

隻區區十日,孟津東及偃師北一帶,十幾村建立農會,來哀告求建農會者竟有百裡之外。

乾事也隻能組織,並沒有時間、人手及精力,公平為各村均田,隻能把均田的權力發給各村會長。

村會長手握均田之權,成為既得利益者,極為擁護農會,但田地塊大小不一,肥沃不一,也是糾紛不止。

孟津知縣郭恕,被突來的周賊嚇到,匆忙間征召民壯兩百餘人,前往孟津東鄉下征討。

第一營有一千三百名社兵,隻照麵一回合,民壯就兵敗潰逃。

各村聲勢大振,為了多均十畝,家裡男丁都願入社兵。

營長周德旺和宣教官李登第商量,把打到的鄉紳糧食先聚在義盟鎮白家,凡願入社兵者,立即發糧三鬥。

家人雀躍拿糧,歡送社兵,由保民營操練堂派人接走,前往高業溝進行新兵半脫產操練。

同操練堂一塊來的,還有三家鋪的閆家商隊,從孟津渡口,坐船到對岸孟縣采買硝石。

周家溝格物院。

李升專程跑來和周懷民商討:“民哥,咱們自己縣還行,像密縣、偃師、孟津、汝州,路途太遠,咱們雜貨店不能再直營,不如放開給各村會長,我們隻需供貨至鎮上倉庫,由各村以進價采買,自行銷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原雜貨堂,並沒有直接升院,周懷民提出,雜貨堂改為保民商行。

雜貨堂知事李升,任保民商行的行長,負責為各縣供應調度貨物。

“可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咱們現在拚的就是速度,就是快!包括鞏縣在內的雜貨店,都改為承包製。”

承包製做的好處是保民商行的壓力大減,而且也給予了村會長更多的影響力和積極性,有利於鄉下民生的快速改善。

缺點是保民商行對各村雜貨店控製力減弱,一定會有村會長偷偷漲價,不聽從價格管控的行為。

周會長動動嘴,各院堂跑斷腿。

農會完全掌控的鞏縣、登封、密縣,掌控部分鄉下的偃師、孟津、汝州、禹州,各村剛剛經曆了均田,又掀起一股雜貨店承包浪潮。

周懷民送走李升,對格物堂在座的各位笑道:“咱們接著說,你們都是咱農會算學最厲害的。”

在座有保民營總務堂參議張國棟、度支院院長年邦弼、登封花樓村村民呂名禕、白窯工具廠大匠薑瑜、密縣剛投靠的鄉紳生員韓宗昌。

“我和國棟剛也和大家講了,咱們腳下的地,是一個球,球就是圓的,如何測算出這個圓的經長?大家都想一想。”

“周會長,這和咱們定營造原尺有關係嗎?”大匠薑瑜聽得摸不著頭腦。

張國棟解釋:“既然是原尺,當然是找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物,來作為標準。現在各廠用的營造尺,都有一些偏差,平時家庭作坊,自己做家具、自己打製鐵鍋、甚至耬機、織布機,都沒有問題。但我們各廠是勞動分工,廠廠分工,製作的蒸汽機、槍械、印刷廠的自刷機等對各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也更高。”

眾人了然,但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懂如何計算。

周懷民也不懂啊。隻知道一百年後,法國采用了地球經長的三千萬分之一作為一米的標準,但具體怎麼搞,他也不知道。

其中的登封花樓村村民呂名禕,是這裡麵年紀最長的,有六十五歲。

萬曆年間,他曾擔任過都水清吏司河南分司的司房吏,如今為工商院稅務堂知事,被農會召來發光發熱。

幾人測算爭議半天也沒個結果,為了不影響各廠生產,最終投票讚成呂名禕的提議,由工具廠打造原尺,所有營造尺、裁衣尺、遊標卡尺、丈量尺,都由工具廠定做,標價公開出售,

尺子材料均采用精鋼,用徐記刀具刻印寸、分、厘。各廠不能私自生產。

諸事商定,呂名禕臨走時道:“周會長,你這個陶瓷地球儀我能不能拿走一個,我外甥兒喜歡擺弄這些。”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沒招了!誰家好人在恨綜磕CP啊 帝國崛起:開局直播滅匈奴 男多女少異世寵 邊關兵王:我靠殺敵養妻女! 開局兒孫滿堂,手握空間栽滿糧 師妹,老夫都八十了,求放過! 竊位遊戲 重回2005,從學渣開始 大小姐搬空家產,隨軍被寵上天 卻將萬字平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