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崇禎九年二月十六日,清明。
河南大地,家家多有人丁不全者,或是喪於流賊,或是棄田失蹤,或是上吊自儘。
田野中各個墳包前,孝子婦孺頭係孝布,哀泣祭祀。
就連鞏縣反賊周懷民,也陪同家人及新妻,在後山之中燒紙燃香。
要說今天最開心的人,便是登封縣塔林鎮李老爺了。
他經營的香燭紙鋪,生意大好,貨運行的貨夫往來不絕,鋪麵門前水泄不通。
“老爺,怎麼也沒想到,咱農會這地盤竟能銷動這麼多貨。”夫人欣喜。
“這叫農會市場,此市場非彼市場,更為廣義,農會市場的村民手裡有錢,消費能力更強。”李老爺得意,說實話他自己都沒想到加入農會,反而提高了自己其他產業的銷量,賣弄自己在報紙上新學到的詞彙。
李夫人大字不識一個,一臉崇拜,問道:“那老爺,村民從哪掙到的錢?咱農具廠可沒幾個工匠。”
“當然是各廠、鋪發的。咱的農具廠才幾個人,各縣的紡紗廠、咱縣楊老爺的築路廠、偃師夏老爺的築路廠、鞏縣北林建築廠、密縣何員外的煤礦廠、周記的鐵礦廠,這些才是吸人的大戶。他們都給村民發錢。”
“那這些廠這麼有錢,他們的錢從哪來?”
“他們要麼掙農會的錢,要麼賣布給村民和商隊,要麼賣礦石給冶鐵廠,賣木材給家具廠,當然有錢。”
“農會從哪弄那麼多錢?賣礦石就那麼掙錢?咱要不也開礦?”
李老爺語塞,喝道:“婦道人家,鹹吃蘿卜淡操心!頭發長見識短!要是當初聽你的,今天都沒人給我們上墳!”
李老爺的紙燭香從哪裡來?
紙本來是自己做,但經商務堂的人指點,發現自己除去人工,成本比造紙廠的大宗售價都高,乾脆解散,從鞏縣北林造紙廠、密縣韓記造紙廠進貨。
香是自己生產,從附近山民手裡收榆樹皮、檀香木、艾草。現在成本低了好多,因為村民手裡有了更為鋒利且價格便宜的精鋼鐮刀、斧頭、木鋸,獲取原料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燭是商務堂大宗采買的黃蠟、蘇木粉,還有保安堂大宗銷售的硫黃。
鞏縣、登封、禹州一帶,鐵礦多有伴生礦,品質低,硫鐵礦就是其中一種,煉鐵不行,多用來煆燒蒸餾出硫。
硫一直都不缺。
有人歡喜有人愁。
汝州知州田學古,自從上任以來,沒安生過一天,先是嵩縣土寇馬光玉圍城攻打,他急忙求救。
巡撫忙著救洛陽,哪裡有功夫管他,反而來救他的是流賊張獻忠。
馬光玉見流賊勢大,趕忙遁走。土寇和流賊可不是民族解放統一戰線。
走了豺狼,又來虎豹。
張獻忠和趕來的遼東總兵祖寬在汝西大戰,田學古是鬆口氣,但汝西的嵩縣被破,知縣被殺。
隨後從北邊鞏縣趕來的高迎祥、李自成部,及巡撫陳必謙部、從南邊來的五省總理盧象升部又加入戰鬥,把汝西霍霍的百裡無人口,村民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