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民道:“《大學》有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讀大學,知人生必要立誌,親近人民,追求至善之道。”
魯世任驚異:“哦?如此說來,懷民是陸王心學派了?”
朱熹的理學,對大學親民的解釋,即為新民,即使人棄舊圖新。
王陽明的心學,對大學親民的解釋,即為親近百姓、關懷民生。
“也不算是,我隻是認可心學對親民的感悟。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之格學,也是站在孔孟朱王等眾哲賢的肩膀上發揚光大。”
魯世任琢磨片刻:“你的格學如何解釋親民?”
“我格學,對大學親民的解釋,乃是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
魯世任並不意外,來這一路,牆壁上到處都是這些標語,周懷民及其手下也在親力親為,為人民服務不是空話。
幾人下了馬車,進入周家溝。
周懷民指著印刷廠道:“咱們先參觀印刷廠,我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咱們稍後再說。”
保民印刷廠就在村西,距離服務站不遠,院門掛牌:【保民印刷廠】
牆上還刷著標語:“讓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魯世任大為感歎,指著標語道:“有教無類,此千古立德之功也。”
廠長汪餘慶見周懷民帶著人進廠參觀,趕忙迎上來。
“汪廠長,咱們又來大單子了。”周懷民笑道,“認識一下,鄭州知州魯大人。”
汪餘慶家本是偃師人,來楊家莊集市做木雕,被周懷民發現並人才引進。
全家告彆了偃師那土坯露頂的破屋,住在槐花裡小院。
小院正屋有房間四五間,爹娘、兒女及婆娘都有住處,且可養雞養豬,單獨的灶房,又全是磚瓦蓋成。
而且槐花裡緊挨周家溝,又是極安全之地,汪餘慶作為廠長,工錢也不低。
一家人歡天喜地,哪樣都如意,隻有一樣擔心,那就是印刷廠的生意極其冷淡。
不像彆的廠,整日裡貨夫進進出出,乾的熱火朝天。
汪餘慶整日如熱鍋上的螞蟻,但周懷民卻是一點都不急,隻讓他鑽研刻印機,把字模的母模精心雕琢好。
工錢每月照發不誤。
過了年,崇禎九年初,汪餘慶迎來正式的報紙刊印。
《民報》、《義務教育標準課本》、《農會章程》、《伊洛會報》、《孝經章義》等各種訂單紛遝而來,從門可羅雀,一夜之間,他熬夜點燈乾都乾不完。
於是招兵買馬,快速招募了一些識字工人,進行活字編排和報紙印刷。
幸虧在周會長的指點下,自己於去年早已雕刻好了銅質的母模,用人力衝壓機,把銅質母模壓製鉛錫合金,成為子模。
銅質母模是正字,鉛錫字模是反字。
每套字模約有八千多個,有了母模和衝壓機,一套字模製作起來也是比較快。
可以說,印刷廠最寶貴的財富便是母模,母模每個字模都是汪餘慶精修雕琢出來的。
汪餘慶心裡樂了,周會長真是手眼通天,來廠的大客戶全是朝廷的人。
“魯大人,這是咱們的排版間。”廠長汪餘慶引導眾人進入第一間廠房。
廠房內竟還有女工,有三四個人,在一個長長的桌子上工作。後麵靠牆一排是字模架,足有八千多個字模。
魯世任驚道:“這裡僅是把字模排版?”他仔細端詳字模架,上麵按照偏旁部首分架排列。
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是在東漢時期,由許慎在其著作《說文解字》中首次提出。明時已很成熟。
魯世任拿起一個小字模看,隻見此物非木非泥,而是金屬所製。
恍然大悟,激動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怪不得你們能刻印這麼小而不漬墨,原來用的是金屬!”
他看著周懷民一臉淡笑,內心極是佩服,此人巧思敏工,是個極聰明之人。
他放下字模,站在一女工後麵觀看,女工正對著義務教育二年級的《數學》書樣,進行撿字裝版。
依照禹允貞設計的原稿,將刻製好的漢字、數字、表格、插圖、專名線等組成課本專用尺寸的活字版。
魯世任驚喊道:“懷民!你們這還能刻印插畫?”
禹允貞從挎包裡拿出一本國學課本,遞給魯世任,笑道:“魯大人,你瞧我們印刷好的義務教育一年級下的國學課本。”
魯世任知這周夫人是負責文教院的院首,他拿來翻看,隻見第一課:《春天來了》
上麵便有插畫,畫的是阡陌田野,農夫春耕,遠山小河,池塘魚躍,冒煙工廠,青柳掠過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