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吹落了枝頭最後幾片枯黃的葉子。
府試的日期,如同懸在所有青溪縣應考童生頭頂的一柄利劍。
與縣試在本縣舉行不同,府試的地點,設在南淮府的府城。
南淮府城,乃是方圓數百裡內最大的城池,也是整個南淮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偏僻的小河村到繁華的南淮府城,路途遙遠,不下數百裡。
即便是乘坐最快的馬車,也需要數日的行程。
這對於從未出過遠門的陳平安來說,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需要做的準備,也遠比縣試時要複雜得多。
這日,陳平安再次來到方敬儒先生家中。
除了請教一些學業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向方先生打聽關於前往府城趕考的注意事項。
“先生,學生此次前往府城,路途遙遠,人生地不熟,心中著實有些忐忑。”
陳平安躬身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晚輩應有的謙遜和請教之意。
“還望先生能指點一二,讓學生心中有個準備。”
方敬儒聞言,放下手中的書卷,微微頷首。
“嗯,平安你能提前考慮到這些,很好。”
方敬儒的臉上露出一絲讚許之色。
“府城之行,確實非同小可,不可掉以輕心。”
方敬儒年輕時,也曾數次前往府城參加科考,雖然最終未能如願,但對於路上的情況和府城的風土人情,還是頗為了解的。
“從咱們青溪縣到南淮府城,官道雖然還算平坦,但沿途也多有山嶺驛站。”
方敬儒緩緩說道。
“若是步行,至少需要七八日的功夫。”
“即便是雇傭馬車,日夜兼程,也得三四日才能抵達。”
“而且,沿途的食宿,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府城物價更是遠高於縣城,一應花費,都需提前計較清楚。”
陳平安心中默默盤算著。
七八日的路程,再加上府試期間在府城停留的時間,以及往返,恐怕至少需要大半個月。
這期間的盤纏、食宿、筆墨紙硯等各項開銷,加起來數目不小。
對於陳家這樣的普通農戶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除了路途和花費,府城的治安,也需多加留意。”
方敬儒繼續叮囑道。
“府城雖然繁華,但也龍蛇混雜,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你年紀尚輕,又是獨自一人前往,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輕易相信陌生人,以免上當受騙,甚至遭遇不測。”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
陳平安鄭重地應道。
方先生的這番話,讓他對此次府城之行,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路途遙遠,花費巨大,風險也更高。
這不僅僅是一場學識的考驗,更是一場對個人應變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挑戰。
從方先生家中出來,陳平安又去拜訪了村裡幾位曾經去過府城的長輩。
向他們打聽了一些更具體的路況信息,以及府城的一些風土人情和注意事項。
比如,哪條路更近便一些,哪個驛站的食宿更乾淨實惠,府城有哪些需要避開的區域等等。
雖然這些長輩去府城的年代久遠,有些信息可能已經過時。
但對於陳平安來說,依舊是寶貴的參考。
一番打聽下來,陳平安心中對即將開始的府城之行,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
也開始認真規劃所需的盤纏和應急物資。
除了應考所需的書籍文具,還需要準備一些換洗衣物、乾糧、以及一些應急的藥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盤纏。
陳平安估算了一下,這次府城之行,至少需要準備二三兩銀子,才能勉強夠用。
這對於陳家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看來,又得讓爹娘操心了。
陳平安心中暗自歎了口氣。
就在陳平安為盤纏和行程發愁的時候。
墨韻齋的劉掌櫃,卻主動找上了門來。
這日,陳平安正在家中溫習功課,劉掌櫃笑嗬嗬地提著一包點心,走進了陳家小院。
“平安小哥兒,用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