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政的書房內,氣氛略顯凝重。
窗外的蟬鳴聲,也仿佛被這股氣氛所感染,變得有些低沉。
“恩師,關於林大人之後的事情,究竟有何新的線索?”
陳平安開口問道,聲音沉穩,但心中卻已泛起波瀾。
那所謂的“罪臣之後”,不僅是構陷劉學政的一條重要罪名,更可能牽扯到朝堂之上的某些隱秘。
劉學政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才緩緩說道:“老夫派人暗中查訪,發現當年林則徐林大人蒙冤一案,疑點頗多。”
“其所謂的‘貪贓枉法,通敵叛國’之罪,大多是些捕風捉影之詞,並無確鑿證據。”
“反倒是當年負責查辦此案的幾位官員,在林大人被抄家之後,都得到了不同尋常的升遷。”
“而且,”劉學政頓了頓,眼神變得更加銳利,“老夫還查到,當年從林府抄沒的家產之中,有一批極為貴重的古籍善本,以及一些記載著前朝秘聞的手稿,都下落不明。”
“古籍善本?前朝秘聞手稿?”
陳平安心中一動。
這些東西,若是落入彆有用心之人之手,其價值,恐怕遠非金銀珠寶可比。
“恩師的意思是,林大人蒙冤,可能與這些失蹤的古籍手稿有關?”
“不排除這個可能。”
劉學政點了點頭。
“老夫懷疑,當年構陷林大人的那些人,其真正目的,並非為了扳倒林大人,而是為了得到那些古籍手稿。”
“隻是,這些都隻是老夫的猜測,並無實證。”
“那林大人的那位幼子,如今……”
陳平安又問道。
“唉,那孩子,老夫雖然將其改名換姓,送入學堂。但畢竟是罪臣之後,身份敏感,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劉學政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無奈與痛惜。
“前些日子,因為老夫被參劾之事,他也受到了牽連,被府學除名,如今也不知所蹤了。”
“不知所蹤?”
陳平安心中一緊。
“恩師可曾派人尋找?”
“自然是派人去尋了。”
劉學政說道。
“隻是,南淮府城這麼大,想要找一個刻意躲藏之人,談何容易。”
“而且,老夫也擔心,若是大張旗鼓地尋找,反而會引起那些人的注意,給他招來殺身之禍。”
陳平安心中了然。
看來,那些構陷林大人,並覬覦其古籍手稿的幕後黑手,勢力非同小可。
而且,他們既然能將劉學政都逼到如此境地,想必在朝中,也有著極深的根基。
“恩師,此事晚生會留意的。”
陳平安沉吟片刻,說道。
“若是有那孩子的消息,定會第一時間告知恩師。”
“你有這份心,老夫便心滿意足了。”
劉學政欣慰地點了點頭。
“隻是,此事凶險異常,你切莫因此而耽誤了鄉試,更不可輕易涉險。”
“學生明白。”
陳平安應道。
“今日請你前來,除了告知你此事之外,還有另一件要事,與你即將參加的鄉試有關。”
劉學政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哦?還請恩師示下。”
陳平安連忙正襟危坐。
“此次鄉試,南淮府的主考官,已經定了下來。”
劉學政緩緩說道。
“乃是當今聖上頗為倚重的一位翰林院學士,姓周,名培公。”
“周培公?”
陳平安默念著這個名字,腦海中飛速搜索著相關的信息。
可惜,對於這位周學士,少年所知甚少。
“這位周學士,乃是當今文壇的領袖人物之一,學識淵博,為人也素以清正廉明著稱。”
劉學政繼續說道。
“隻是,此人有一個特點,便是……極其看重文章的‘風骨’與‘氣節’。”
“風骨與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