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隻願與你一起攜手,許下最真摯的誓言。
昨晚年輕人突兀的言語,把愛的欣喜轉變成愛的淚花……我起得很早,準備後就上班了。
站在講台上,我環顧一下四周,真是“聖代無隱者,英靈儘來歸”;“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都是頂呱呱精英人物,後麵中間位置上那位“豪雄總監”正朝我點頭微笑,眼裡發光,我我本能的回應著微笑,整個會場充滿朝氣,外麵是明媚的陽光。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懷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楚辭》是他著的,《離騷》是他的代表作品,為後世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講到屈原我們自然會聯想到伍王伍子胥,他跟屈原不同時代,但同樣都是五月初五沉江,所以我們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僅懷念屈原,也懷念伍子胥,我們先來講講伍子胥的故事:
剛剛說了,屈原是戰國時期人,伍子胥是春秋時期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大國之間的霸權爭奪和土地兼並日益擴張。大國內部的矛盾也尖銳起來,迫使他們不得不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處理內部矛盾。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各種調停。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盟”。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的代表們訂定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其餘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裡,沒發生大的戰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老師伍奢(就是伍子胥的父親)正在城父(現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廢儲之事,先把伍奢叫來,誣說他和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一麵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麵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還五馬分屍。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他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去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結果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隻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布下天羅地網,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畫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出入口,囑咐各地官吏嚴加盤查。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終於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今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因為一連幾夜都想不到逃脫的辦法,愁得不下飯睡不著覺,一下子頭發全變白了。這就是一夜愁白少年頭的典故。幸好遇到了一個好心人叫東皋公,他很同情伍子胥,把他們接到自己家裡去。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真的伍子胥因為頭發全白,麵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們混出關去。
我講到這裡,感覺台下大家都輸了一口氣。我也喝了,趕緊拿起水杯,側過身去,還用手擋著喝了兩口水,喝水的過程大家響起熱烈的掌聲……我點頭說謝謝!又繼續講: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後麵有追兵,急忙往前跑。跑著,跑著……前麵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著急萬分,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劃著一隻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
現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彆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的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即位之後,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個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並了鄰近幾個小國,吳國日益強大。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打到郢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派士兵挖了十多天,才挖到楚平王的墳墓,把平王的屍首從墳墓裡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這就是掘墳鞭屍的典故。
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這樣記載: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再說,吳軍占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有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你動了惻隱之心。
秦哀公派兵救楚國,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才撤兵回國。
吳王闔閭回到吳國都城,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願意做官,回鄉隱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軍事著作。
講到這我問大家喜歡《孫子兵法》嗎?大家都說喜歡!我說哪天有時間我們來講這個專題。熱烈的掌聲又響起……我又趁機喝了兩口水。接著講:
闔閭崩,夫差繼位。
後來夫差為什麼要殺死伍子胥?這段故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我們簡單點講:
那時期,也是指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攻打吳國戰敗後被俘,吳王夫差派勾踐去牧羊。越國大臣範蠡送來美女西施和鄭旦侍奉吳王,還派人花重金賄賂了吳國大臣伯嚭。範蠡不斷在吳國做小動作,伯嚭則經常向吳王夫差進讒言。
當伍子胥勸諫吳王繼續攻打越國時,他聽信讒言,認為越國不足為患,不予理會。伍子胥不由得感慨,把自己的兒子送走,托付給彆人。夫差聽信讒言,相信伍子胥意圖謀反,下令賜死。伍子胥憤慨夫差不相信自己,最終拔劍自儘。自儘前交代手下把他的人頭砍下掛在吳國城門上,說要看越國士兵如何打進吳國都城。夫差聽到這話,發雷霆之怒,派人把伍子胥的屍體扔到江河裡喂魚,那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跟後來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一樣,所以我們懷念屈原,也是懷念伍子胥,雖然他們各伺其主,但一樣都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和壯舉。
關於屈子屈原的故事,大家就更熟悉了,為了不占用大家太多時間,昨晚擬了一首懷念屈原的詩,不怕獻醜,就用這首詩來表述屈原的故事吧!說心裡話,曆史不忍細看,隨便翻開一頁,都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懷念屈原賦詩一首】
——林貞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