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貫有心殺賊,卻不能違抗節度使的命令,私自出兵——這與那些反賊何異?
他曾多次上書諫言,卻被王威一一否決,眼看群雄並起,在大周江山上肆意馳騁,不禁越發憤懣。
聽聞高楷占據二州,自立為將軍,他再次上書,欲領兵征討。
本以為石沉大海,卻不料,這老邁昏聵的王節度使,竟然同意他出兵。
一時間又驚又喜,不知是何緣故。
隻是,時不我待,若不趁這高楷羽翼未豐之時,將他剿滅,待他席卷整個隴右道,便為時已晚了。
皇甫貫當即下令,召集全部兵馬,共計四萬大軍,攻向廣武。
廣武縣令一麵據城堅守,一麵派人急報金城。待收到這十萬火急的軍情,高楷當即召集文武議事。
“這河州刺史皇甫貫,是何來曆?”
沈不韋拱手道:“此人我略有耳聞,其出身關中大族,曾是先帝的千牛備身,屢受先帝提拔,曾官至輔國大將軍,深受器重,對大周忠心耿耿。”
“當今陛下繼位後,因年幼,朝政由尚書令把持,其驕橫跋扈、權傾朝野。”
“皇甫貫上書彈劾,卻遭貶黜,淪為河州刺史。”
高楷微微頷首,這倒是一個忠臣。
“諸位可有良策退敵?”
眾人沉默片刻,褚登善開口道:“主上,皇甫貫久經戰陣,兵馬嫻熟,非易與之輩。”
“為今之計,唯有據城堅守,以待良機。”
高楷眉頭微蹙,四萬大軍來勢洶洶,又有老將統領,確實應該暫避鋒芒。
隻是,廣武小城寡民,一味守禦必然堅持不住,遲早被大軍攻破。
還需另想退敵之法。
思忖片刻,高楷沉聲道:“據城堅守非長久之計,三郎、長孫,你們二人各領一萬兵馬,前往廣武迎戰。”
“遵令!”梁三郎與狄長孫齊聲應下。
商議完此事,眾人正要散去,忽見管事匆匆來報:“郎君,那岷州羌人鐘祁連率領大軍,威逼安樂。”
高楷麵色一變:“有多少兵馬?”
“據探馬回稟,足有三萬。”
“這……”眾人皆是嘩然,前有皇甫貫四萬大軍來勢洶洶,後有這鐘祁連三萬兵馬虎視眈眈,可謂腹背受敵,兩麵夾擊。
稍有不慎,便可能兵敗如山倒,身死族滅。
高楷環顧眾人,沉聲道:“如今已是危急存亡之時,諸位可有扭轉乾坤之計?”
一時間,堂中落針可聞。
沉默半晌,褚登善拱手道:“主上,我願領洮州兵馬,對戰鐘祁連。”
“可。”高楷毫不猶豫道,“洮州兵馬皆由你節製,隻需牽製他,待擊退皇甫貫,再與他交戰。”
“是!”褚登善俯首聽命,不禁感歎主上用人不疑。
畢竟,他可是降將,主上卻把洮州兵馬,交由他一人統領,不可謂不信重。
他心中暗下決心,便是拚了這條命,也要將鐘祁連牢牢鉗製在安樂城外,絕不讓他更進半步。
……
常言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