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卻說鷺鷥山下,河池縣五十裡外,有一座小村,名為安鄉。
地處群山懷抱之中,小橋流水,頗為僻靜。
鄉中有三十戶,百餘人,開墾數十畝良田,種些粟米,倒也自給自足。
奈何,自從亂世起,兵戈至,便再無安寧。
這一日,安鄉寨子口,裡長點頭哈腰,送走一夥匪寇。
“你這老朽,彆怪我沒提醒你,我家將軍交代了,明日之前,湊不足三百石糧食,全村老小,都得死,哼!”
“是是是!”裡長忙不迭地道,“順天將軍吩咐,小老兒豈敢不從,必定置辦妥當,保管一粒米也不少。”
“算你這老朽識相。”匪寇們冷哼一聲,策馬揚鞭而去。
臨走前,不忘將村裡所有野味肉食順走。
百餘村民敢怒不敢言。
一個瘸腿漢子愁眉苦臉:“裡長,三百石糧食,這可咋整?”
便是全村人不吃不喝,勞碌三年,也湊不齊這許多糧食。
更何況,這區區一日功夫,便是耗儘銅錢,去他鄉購買,也來之不及。
裡長麵色愁苦:“唉,這分明是找個由頭,不讓我們活命。”
瘸腿漢子越發氣憤:“這狗屁順天將軍,不過是一介盜賊。”
“仗著幾分力氣,占了鷺鷥山,便派人打家劫舍。”
“十裡八鄉都受了勒索,不光青壯上山給他修什麼王宅,就連稍俊俏些的婦人,也擄掠了去,做甚麼將軍夫人。”
“偏生人多,又有刀槍,咱們拚不過,隻得任他欺淩。”
一番話,說得百餘村民個個垂淚,嗚咽聲四起。
裡長歎息一聲,兩鬢越發斑白,腰背更佝僂幾分。
這日子,簡直浸在黃連中一般。
原先太平時節,城裡稅吏嫌路遠,懶得前來盤剝,方才過了幾年安生日子。
村裡的娃娃們,也能填飽肚皮,不至於生多少,餓死多少。
然而,這才幾年功夫,便到了亂世。
起初,是城裡稅吏來收糧,硬生生繳去七成。
又有軍士來征徭役,把村裡十四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青壯,一股腦押走。
如今,村裡隻剩下老弱婦孺,與身殘之人。
這還不算完,稅吏與軍士盤剝過了,不等他們喘口氣,又來了匪寇。
不由分說,闖入村寨見人便砍,又將些許吃食搶奪一空。
這時節,已近寒冬,家家戶戶就一點餘糧,還不夠塞牙縫的。
不光儘數沒了,稍微消停數日,又派人來征糧。
隻是,這三百石糧食,便是把所有人賣身為奴,換銅錢去買,也湊不齊。
瘸腿漢子愁悶道:“這該如何是好?”
裡長咬了咬牙:“我方才說些好話,把他們哄住,留了一日時間。”
“你去召集大家夥兒,一起逃吧,逃得越遠越好。”
“若是能逃到隴右,便去秦州討口飯吃。”
裡長心中歎息,要是那傳聞中善待百姓的高郡公,能來這裡,平定盜匪就好了。
就算上繳口糧,隻要留一條活路,他也心甘情願。
瘸腿漢子擰眉:“裡長,沒了你,我們能逃到哪去?”
裡長澀聲道:“我老了,一把老骨頭,跑不了這麼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