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們奉上小盅,敖鸞輕輕一嗅,笑道:“這菊花酒中,加了枸杞、地黃、當歸。”
“姑母,鸞兒說得可對?”
張氏笑歎一聲:“瞞不過你的鼻子。”
楊皎淺嘗一口,微微苦澀,稍後回甘,隻覺渾身暖意上湧。
“這菊花酒生津益氣,養肝明目,又能疏風除熱,當真好處不儘。”
張氏麵露笑意:“你們喜歡便好。”
待飲過菊花酒,丫鬟們呈上茱萸,三人各取一枝,佩戴於臂間。
張氏又將茱萸葉,置於香袋中,給穠哥兒戴上。
茱萸可驅蟲去濕、逐風邪,消積食、治寒熱,被稱為“辟邪翁”。
此刻,旭日東升,已是巳時。
三人出了春暉堂,繞過九曲回廊,來至假山花池之中。
一路行來,大小門窗之上,皆插著茱萸,正門口,垂掛一個黃皮葫蘆。
相傳藥王下凡,將神藥裝在葫蘆裡,以滅毒蟲、除瘟病,因此,重陽節這一日,家家戶戶在大門口掛一個葫蘆,寓意趨吉避凶。
小花園中,菊花開得正盛,各自爭奇鬥豔,清香襲人。
放眼望去,白、粉、紅、墨、黃、綠、紫、金,八彩繽紛,令人目眩神迷。
張氏讚歎道:“今年這時節,菊花倒比往年更盛。”
楊皎點頭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菊花品性高潔,為世人所鐘愛,曆朝曆代文人騷客,皆有詩文傳誦。”
敖鸞附和道:“菊乃花中隱士,五柳先生最為喜愛。不過,我更偏愛其氣節。”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頗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
三人談論詩詞,蘭桂湊趣道:“聽聞,家中興旺時,就連花花草草也格外繁盛,這些菊花,想必是沾光了。”
張氏笑道:“花房倒也用心,這白繡球、粉鳳凰、紅獅子、墨麒麟、黃佛手、碧玉鬆針、紫氣東來、泥金九連環,往年可不常見。”
楊皎溫聲道:“這是王管事的功勞,他早早留心,遍訪諸州縣,方才得來這八色菊花,以示吉祥如意。”
張氏麵露驚訝:“這孩子,小小年紀,便遭了劫難,可憐見的。”
“難為他如此用心,倒不能虧待了他,便賞他十貫錢,五匹絹帛,叫他今日歇歇,度個佳節。”
“阿娘心善!”楊皎笑著應下,吩咐巧惠,去庫房取了賞賜,送予王寅虎。
敖鸞默觀此事,不由暗歎:“這王寅虎倒是個人才。”
三人賞完菊花,便一齊登上攬月亭,觀賞秋景。
放眼望去,整個金城儘收眼底,屋舍儼然,鱗次櫛比,街道縱橫寬闊,整潔如新。
東麵街坊內,家家戶戶於院中晾曬麥穀,一片黃澄澄,洋溢豐收的喜氣。
這亦是一道習俗,稱為“曬秋”。
三人賞一會景,敘一會話,其樂融融。
張氏驀然說道:“我們娘們三個,在府中悠閒度日,也不知楷兒征戰沙場,是否平安順遂?”
楊皎心中亦滿懷惦念,隻是不露人前,此刻聽聞這話,勾起相思之情,忍不住陷入愁緒。
一時間,這攬月亭中頗為沉寂。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