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意味深長道:“突厥,確實是一大勁敵。”
想了想,他鄭重道:“兩家結盟,關係重大,容我考慮一番,再作定奪。”
“理當如此。”封長卿頷首道,“下官便在館舍中,靜候佳音。”
高楷微微點頭:“寅虎,好生招待封舍人,勿要失禮。”
“是!”王寅虎肅然應下,親引封長卿前往館舍。
“謝高郡公!”封長卿拱手一禮,便隨之去了。
高楷稱讚道:“此人有禮有節,不卑不亢,著實一員大才。”
他心中暗道:更難得,這封長卿頭頂紅氣氤氳,紫光飛旋,竟有宰相之運。
楊燁附和道:“觀其一言一行,叫人如沐春風,可見涵養上佳。”
“隻是,所言頗有不實之處,須得明辨。”
高楷笑道:“洛陽繁華依舊,必是胡言;勸說突厥汗王罷兵,倒是不假。”
楊燁迷惑不解:“主上如何得知?”
“洛陽雖居天下之中,卻為大周陪都,若論繁華,相比長安必然稍遜一籌。”高楷淡淡道。
“更何況,都畿道為四戰之地,洛陽更群敵環伺,又遭董澄、竇至德聯手進犯,怎能繁華依舊?”
“封長卿如此說,不過為王玄肅挽尊罷了。”
至於突厥,高楷遠望北方一眼,並不見黑煞血氣襲來,便知封長卿所言非虛。
楊燁讚歎道:“主上洞見千裡。”
“既如此,或可與王玄肅結盟。”
唐檢蹙眉:“王玄肅為世之梟雄,怎能輕信他花言巧語?”
所謂齊攻長安,瓜分京畿道,約法三章,不過一麵之詞,恐怕遲早反目成仇。
楊燁笑道:“唐將軍不必憂心。”
“王玄肅梟雄之輩,我怎會不知?”
“與他結盟,不過權宜之計,卻有雙重益處。”
“何來雙重益處?”唐檢不解。
楊燁侃侃而談:“一來,結盟之事傳出,必然引得董澄忌憚,不敢貿然出兵,於我等攻取蜀國有利。”
“二來,突厥為中原大敵,早晚必有一戰,若能與王玄肅約定,一齊對抗突厥,卻也是一件好事。”
高楷頷首一笑:“此言甚合我意。”
不過,即便與王玄肅結盟,也隻為突厥,而非攻取長安。
畢竟,突厥為兩家勁敵,長安卻是利益所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不過,封長卿勸說汗王罷兵,倒是一個人情。
另一頭,館舍之中,封長卿正端坐上首,手捧書籍閱覽,一派從容。
諸位隨從卻是急迫:“封舍人,這高郡公將我等晾在此處,不聞不問,究竟是何道理?”
封長卿翻過一頁書卷,淡然道:“稍安勿躁,此行必有收獲。”
“這……”眾人迷惑不解,“封舍人何以見得?”
封長卿淡笑一聲:“此前,長安天使前來,卻不見高郡公厚待,隻得無功而返。”
“此番我等求見,高郡公卻頗為禮遇,可見其心意所向。”
眾人皆是大喜:“豫公聽聞,必定開懷,合該我等立此大功。”
然而,封長卿話鋒一轉:“此大功,隻得一半罷了,不可貪求。”
“這是為何?”
“若不出我所料,高郡公必定答應共抗突厥,卻不願於此時齊攻長安。”封長卿笑道。
眾人越發不解,卻見他笑而不語,隻得暗自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