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若有所思,蜀國雖然人口繁盛,卻至多十萬兵卒。
張常遜卻委任老將領三萬人,駐守劍門關,可見重視。
以劍門關之險峻,縱然十萬大軍強攻,也難以拿下。
想了想,高楷問道:“米倉道、水道這兩路兵馬,情形如何?”
“米倉道一路,哥舒將軍,徐司馬,正分兵攻打梓州鹽亭、永泰兩縣。”唐檢一五一十道。
“水道一路,段刺史、馬將軍正沿長江逆流而上,預備奪取瀘州瀘川城。”
高楷頷首,這都在計劃之中。
“梓州、瀘州守將為何人?”
唐檢回言:“梓州守將為裴行基,麾下兩萬兵卒。”
“瀘州由刺史韋適、領兩萬兵卒鎮守,此人出身京兆韋氏,曾是蜀國先王長史。”
“裴行基?”高楷眸光一閃,“倒是老熟人了。”
“梓州、瀘州,再加上劍門關,攏共七萬兵馬,張常遜此次著實應對迅速。”
唐檢點了點頭:“據聞,蜀王並無進取天下之心,麾下長史孟之祥、司馬崔鴻漸等一眾文武大臣,卻心有不甘。”
高楷笑了笑:“孟之祥出身成都大族,崔鴻漸、韋適出身博陵崔氏、京兆韋氏,嚴光遠出身劍州、裴行基來自京畿道。”
“這蜀國群臣,著實有趣。”
唐檢附和道:“據奉宸司探知,蜀國群臣分為三係。”
“一係為先王老臣,一係為成都大族,一係為蜀國以外降臣。”
“彼此頗有不和,時常互相攻訐,張常遜卻無力約束。”
“另外,蜀州青城山上,有一道門大派,名為通明派,掌門承影道人,頗受先王禮遇,輔佐張常遜。”
“哦?”高楷好奇道,“這承影道人為人如何?”
“此人法力深厚,神通不凡,卻不喜俗物,不參政事,瀟灑不羈。”唐檢頗為稱讚,“為人處世,淡泊名利,實有得道真人風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高楷有些驚訝,他自入世以來,所見道家弟子,大多汲汲營營,渴求名利氣運,少有安貧樂道、寧靜致遠之人。
這承影道人倒是有意思,待來日,卻要一睹廬山真麵目。
隻是,高楷轉念一想,蜀地著實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許多仁人誌士,皆為蜀國儘忠效力,張常遜此番應對,卻也恰如其分。
倘若蜀國內部鐵板一塊,若從外部強攻,一時怕是難以拿下,須得另想他法,尋找一方突破口。
隻是,這突破口究竟在何處?
高楷端詳劍南道堪輿圖,注視這三十九州山川地理,反複推演沙盤,逐漸陷入沉思。
……
話分兩頭,且說劍州、劍門關。
此關位於劍閣城南三十裡處,大劍山隘口之中。
一座座山峰直插雲霄,四周懸崖峭壁,雄險天成。
峰巒倚天似一柄柄利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形狀似門,故得名“劍門”。
乃是漢中陸路南入蜀地的必經之道,號稱“蜀北之屏障,兩川之咽喉”,有“天下第一雄關”、“蜀地門戶”之美譽。
此刻,劍門關守將嚴光遠正倚靠城樓,麵沉如水。
環顧四周,這座關城修築得固若金湯。
上層築堞垛,居高臨下,可供了望、射擊之用。
關門兩旁石牆刻有楹聯:“驛繞巴江轉,關迎劍道開。”
正中懸掛“劍門關”匾額,金光耀眼。
樓閣中繪有壁畫,內置傍壁級道,可登上頂樓。
放眼望去,城樓高大宏敞,四周通廊。四角各自懸掛一尊金鐸,隨風琅鐺作響。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