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看他一眼,心中暗讚: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宇文凱原本氣運稀薄,隻有灰氣白光,平頭百姓之相。
然而,自從受到重用,屢遷官職,氣運隨之大增。
如今,頭頂一片青氣飄飛,紅光點點,可謂扶搖直上。
竇儀倏然拱手:“主上文德武功,非國公一爵可以彰顯。”
“須得加文職、升武勳,以統禦文武百官。”
高楷微微頷首,問道:“該升何文職武勳?”
“文以開府儀同三司、武以驃騎大將軍,可堪匹配!”竇儀麵色肅然。
高楷暗思:這兩者皆是從一品,依照大周官製,倒是與國公品級一致。
念及此,他點頭同意:“待來日大典,一齊晉升。”
“是!”
從一品高位,必須慎重,需以金冊宣讀,昭告四道諸州縣軍民。
隨後,徐晏清建言道:“主上既開府建牙,理當劃分六司,置官僚,分掌軍政之事。”
高楷從諫如流:“便置六部司:吏、戶、禮、工、刑、兵,各司設一郎中,分掌諸事。”
“另外,傳令四道諸州,命各刺史前來述職,一並參加大典。”
“遵令!”眾人肅然應下。
環顧左右,高楷朗聲道:“諸位夙興夜寐,勞苦功高,不可不賞,自當以高官厚祿酬之。”
“待大典之日,我自有封賞!”
“謝主上!”群臣皆是大喜。
案牘勞形、浴血廝殺,為的不正是這一刻麼?
高楷麵露笑意,驟然神色一動。
抬頭望去,灰、白、青、紅、紫,一道道氣運洪流仿若瀑布天降,齊齊彙入大鼎之中。
鼎身轟然一震,緩緩旋轉,現出劍南道山川大澤、風土人情,士農工商、三教九流。
霎時間,五色光輝照耀寰宇,雲蒸霞蔚,仿佛銀河倒卷,浩浩蕩蕩。
倏然化作一頂華蓋,蔭庇萬民。
至此,氣運更上一層樓,足有四重華蓋鋪陳,托舉一尊大鼎,載浮載沉,吞吐無量氣機。
華蓋之下,一絲一縷玄黃之氣如簷下滴水,絡繹不絕。
高楷喜上眉梢,笑道:“民心思定,大業可期!”
……
傍晚時分,諸位文武散去,高楷回轉後宅。
春暉堂中,張氏、楊皎、敖鸞正等候他用晚膳。
“孩兒拜見阿娘!”高楷連忙行禮。
“快起來!”張氏溫聲道,“不必這麼多俗禮。”
“你長年累月征戰殺伐,疲累至極,也該好生休憩一番。”
高楷麵露慚愧:“孩兒屢屢出征在外,未能侍奉膝下,已是不孝,又勞阿娘牽掛擔心,實在不該!”
張氏搖頭道:“兒行千裡母擔憂,為人阿娘,哪有不擔憂孩兒的。”
“我隻盼你平安順遂,便心滿意足了。”
高楷心中感慨,阿娘深明大義,實在是他的福氣。
他轉而看向楊皎,溫聲道:“一彆數月,夫人可好?”
楊皎笑道:“妾身諸事皆順,有勞夫君掛念。”
“那便好!”兩人相視一笑,高楷看向穠哥兒。
這小兒在乳母懷中,麵上含笑,手舞足蹈,口中咿咿呀呀。
乳母使了十足的巧勁,才沒有讓他摔了。
“還是這般頑皮!”高楷接過穠哥兒,又驚又喜,“又重了不少,可見沒少吃。”
張氏嗔怪道:“能吃是福,穠哥兒福氣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