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管建言道:“大王,雖結友盟,卻不可對高楷疏於防範。”
“此言極是!”董澄頷首,“便派兵馬,駐守儻駱道、褒斜道與陳倉道。”
從漢中翻越秦嶺,至關中,大多走這三條道。
群臣皆無異議。
王宗仁倏然開口:“大王,高楷詭計多端,頗知用兵之事,不可不防。”
“不如派遣重兵,鎮守大散關,防備他來偷襲。”
盧思管微微皺眉:“大王麾下,唯有京畿道六州、與關內道三州,兵馬不足。防守秦嶺三道已是捉襟見肘,怎有餘力守禦大散關?”
董澄亦然擰眉,儻駱道可從洋州出發,過駱穀關,直達京兆府——雍州,此為京畿道腹地,長安城所在,必須嚴防死守。
褒斜道與陳倉道,分彆從梁州、鳳州出發,抵達岐州,亦不可不防。
隻是,他唯有這十三州,兵馬不過五萬,怎能防守這許多關卡?
王宗仁沉聲道:“大散關為長安以西門戶,不容有失。”
“若不增派重兵把守,一旦遭受高楷突襲,悔之晚矣!”
董澄猶豫不決。
便在這時,尚書右丞裴處厚拱手道:“大王,不如下令隴州刺史,叫他多加警惕,防備高楷走渭水突襲便是。”
董澄從諫如流:“便依此言行事。”
……
數日後,山南東道、荊州、江陵城。
王宮中,楚王蕭憲正召集群臣議事。
“齊王來使,與孤約為友盟,同攻秦國公高楷。”
“諸位以為,該如何答複?”
長史章瓊拱手道:“齊王董澄,梟雄之輩,所言所行,不可輕信。”
“何況,秦國公縱橫西北四道,所向披靡,絕非泛泛之輩。”
“還請大王三思!”
蕭憲點頭:“那便回絕此事。”
他雖占據山南東、黔中兩道,但麾下州縣屢有叛亂,根基不穩。
鎮壓逆賊便已耗儘精力,實在無暇與高楷對抗。
此外,袁弘道把控金陵朝廷,接連攻取淮南、江南東、江南西三道,就連嶺南道節度使,亦上表稱臣。
有如此強鄰虎視眈眈,他怎敢貿然興兵,對付高楷?
“秦國公高楷能征善戰之名,山南東、黔中二道亦廣為流傳。”蕭憲暗自搖頭,“他不來犯我,已是邀天之幸。”
“怎可和他對戰,叫董澄坐收漁翁之利?”
當下,將使者禮送出境,拒絕出兵。
另一頭,關內道、夏州、朔方城。
皇宮之中,魏帝石重胤對董澄提議,卻頗為心動。
他麾下雖有十六州,卻大多是沙漠、戈壁這等貧瘠之地,人口稀少,物產微薄,又有突厥這龐然大物在旁窺視。
為了自保,他以皇帝之尊,向始羅可汗稱臣,卑躬屈膝,極儘討好。
然而,心中未嘗不想南下關中,奪取長安,並進軍中原,占據膏腴之地。
如今,董澄派人來使,約定齊攻高楷,卻正中他下懷。
下首,振威將軍鮮於通急不可耐:“陛下,末將願為先鋒,攻取隴右道。”
“好!”石重胤仰頭大笑,“拿下隴右道,再取山南西道,其後,便是劍南道。”
“聽聞蜀地金銀遍地,美人成群,一旦攻下,我等享用不儘。”
說著,滿臉皆是貪婪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