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被擒,齊軍無人指揮,登時大亂,或降或逃。
半個時辰之後,武亭川之戰結束,高楷下令收編降卒,清理戰場。
又大置酒肉,犒賞三軍。
奉天縣令聽聞,又驚又懼,急忙上表歸降。
於是,高楷率一眾文武,暫且於城中安歇。
數日後,鮮於通、徐晏清傳來消息,已然攻取雍縣,全據岐州,打通陳倉、褒斜二道。
更占據散關,將兩路奇兵儘滅。
從此,糧草輜重,可從梁州南鄭運來,無需繞行遠路。
高楷大喜:“岐州既得,我可無憂。”
唐檢倏然開口:“主上,據奉宸司探知,許晉曾為王宗仁效力,獻上圍魏救趙之計。建言走褒斜道,奇襲南鄭,逼我等撤兵。”
高楷吃了一驚:“王宗仁若依此計行事,勝負難料。”
所謂百密一疏,他卻不曾想到,王宗仁得許晉輔助,獻上這等計策。
“所幸,王宗仁並未聽從。”楊燁頗為後怕。
畢竟,南鄭有主上家眷、宗廟、社稷壇,更有他們的妻兒老小,一旦遭受王宗仁突襲,又有許晉這等大才出謀劃策,後果不堪設想。
夏侯敬德氣憤道:“許晉身在何處?”
唐檢回言:“此人早在武亭川一戰之前,便單人獨騎離去,不知所蹤。”
“跑得倒是快!”夏侯敬德冷哼一聲。
李光焰讚歎道:“此人頗知用兵之事,又有謀略,實在一員大才。”
眾人點頭讚同。
“可惜,緣鏗一麵!”高楷頗覺遺憾。
趙喆皺眉:“這許晉,身懷大才,卻有眼無珠。”
“主上近在眼前,他卻視而不見,屢屢為他人效力,卻又紛紛敗亡。”
“他究竟意欲何為?”
楊燁笑道:“此人屢次與我等為敵,想必不敢前來投靠,隻能投奔他人。”
“我豈是不能容人之主?”高楷搖了搖頭,叮囑道,“日後,若遇此人,好生禮遇,不得殺害。”
“是!”
夏侯敬德嘟囔道:“不過一介老吏,何須這般重視。”
“待來日,我將他綁了來便是。”
“敬德!”高楷瞪他一眼,“不可莽撞!”
“是!”夏侯敬德脖子一縮。
楊燁轉而提起一事:“主上,岐州既得,正可圍攻長安!”
提及長安,諸將皆神色振奮,紛紛請戰。
高楷自無不可:“傳令,叫鮮於通、晏清領軍前來。”
“另外,命規元、哥舒浩出陳倉、褒斜二道,來奉天彙合。”
“同時,叫元整率五千兵卒走儻駱道,繞行雍州周至縣。”
屆時,四路大軍齊至,本部六萬兵卒,加上降卒三萬,足有九萬大軍。
眾文武聽聞,皆歡呼雀躍。
高楷笑道:“待諸軍彙合,即刻兵圍長安。”
“遵令!”眾人轟然應諾。
……
且說京畿道、長安、齊王府。
董澄於前堂,召集滿朝文武議事。
他環顧左右,皺眉道:“陰壽為何不來?”
盧思管拱手道:“稟大王,陰少保身染疾病,不得出府。”
董澄冷哼一聲,轉而問起一事:“宗仁領兵出征,也不知戰況如何了?”